思路決定出路,規劃引導未來。近日,鄭州為8家市屬企業選高管。據了解,這是鄭州市搞活國有企業、深化投融資改革配套的舉措。政府為什么如此關注這些企業的發展?想知道原因,首先你要了解國有企業的變遷。
定位
A
8家市屬企業各有特色
鄭州市市場發展投資有限公司
該公司成立于今年5月31日,由市政府直接注資,注冊資本金為1億元。該公司的成立,意味著鄭州市場開發領域擁有了全新的經營和融資平臺,這也是河南省首個負責市場開發運作的國有獨資公司。
鄭州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在鄭州市政府的授權范圍內,對城市基礎設施及其他特定項目進行投融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并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以投融資工作為中心,通過多種渠道為城市建設籌措建設資金。
鄭州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冊資本金5億元。目前資產規模超過70億元,下屬控、參股公司共14家,業務領域眾多。如京廣路拓寬改造、京沙快速通道建設等都有該公司的身影。目前由該公司主導或參與開發的重點項目包括:鄭東新區龍湖區域土地綜合開發項目、鄭州機場二期綜合建設開發項目等多個省、市重點工程項目。
計劃
B
市屬國企年底前完成改制
據了解,鄭州市于今年出臺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鄭州市市長馬懿指出,投融資體制改革總體目標任務有三個:一是實現國有“四資”效益最大化;二是實現“融用管還”良性循環;三是政府投融資公司實現市場化運營管理。
同樣,鄭州市正在進行的另外一項重點工作是市屬企業脫鉤改制。按照《河南省市屬企業脫鉤改制掃尾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對行業相近、業務互補性強的脫鉤改制企業,采取合并、收購、劃轉、股權出資等形式實施聯合重組,組建企業集團,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積極推動新組建公司深度融合。
按照《方案》,市屬國有企業應力爭于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改制,屆時通過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產權出讓、引資擴股等方式,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企業。
回溯
國有企業的變遷
鄭州市國資委財務監督與考核評價處處長張晟介紹說,截至2012年底,鄭州市國資委監管的市屬企業有38個,資產總額達到1864億元。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宋向清介紹說,所謂市屬企業,就是由市國資委或市財政投資、參股或控股的企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市屬企業應該算是國有企業的一個變種。
而想了解市屬企業,需要先弄清國有企業的變遷。從整體上來說,國有企業的變遷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49年至1978年,這個階段國家沒有其他企業形式,國有企業獨大,支撐國民經濟運行。
第二階段:從1978年至2004年,這個階段企業改革深化,形成了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共存、共生、共贏的局面。而國有企業國民經濟老大的地位逐步被取代,民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但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國有企業仍然一枝獨秀。
第三階段:2004年以后,國有企業開始通過轉型、改制,一部分保留,作為市屬、省屬企業存在,一部分不涉及國計民生的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這時,市屬企業、省屬企業等,一肩挑起政府承擔經濟調控、服務民眾的職能,類似的公司包括自來水公司、天然氣公司、電力公司等。鄭州市國有企業的變遷也是經歷了這三個階段,正是在2004年,鄭州市成立了國資委,有了市屬企業。
宋向清認為,現階段,國有企業有三個突出的特點,這也是政府關注的原因所在。
第一,現在的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這個地位仍然保持著。
第二,國有企業進軍競爭性行業,如房地產領域,與民營企業同臺競爭,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逐步成熟。
第三,國有企業在承擔國家政策、履行政府的使命方面,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參與國際競爭中,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大,未來仍然是政府可以倚重的企業。
(記者 宋曉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