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英語考試分值,提高聽力比重”“控制特長生招生比例”……北京市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引起普遍關注,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成亮點。其中“中高考降低英語分值”備受關注。北京的改革能否將多年被國人崇敬的英語拉下“神壇”?此舉會否沖擊龐大的英語學習市場?
改變招生計劃、方式等,一方面釋放減負、促進生源均衡等政策信號;另一方面,希望通過考試指揮棒的調整,實現教育政策向下傳導。然而,改革能否破解教育難題尚待檢驗。
方案:
中高考英語分值下降,并增加聽力比重
據北京市教委委員李奕介紹,北京2016年將實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點是調整考試內容、試卷結構、考試科目的分值。文史類、理工類總分仍為750分,其中,語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數學仍為150分,2016年起高考英語由150分減至100分,其中聽力占30分。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次考試,學生可多次參加,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3年內有效。文科綜合、理科綜合由現在的300分增至320分。
另據了解,北京高考2014年將堅持2013年命題方向。從2014年起,本科志愿填報實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組填報方式,即對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志愿設置由原來的4所學校擴大到5所。具體為,每批次第一志愿為兩所平行的學校;第二志愿為3所平行的學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檔方式。在每個批次一志愿和二志愿錄取完成后,公布未完成的招生計劃,再進行征集志愿填報及錄取。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報。
中考:英語減少20分、語文增加30分
中考方面,北京市調整中考學科設置、分值比重、命題內容,突出考查學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其中,2016年起語文卷總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英語卷總分值由120分減至100分,其中聽力50分;物理卷總分100分不變;化學卷總分值由80分減至60分。2016年起將物理、化學兩門考試安排在同一個半天。中考由原來的兩天半縮短為兩天。
說法:
英語能否被拉下“神壇”?
教育專家認為:英語不能搞應試教育
不久前,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在微博中呼吁“取消小學英語課,增加國學教育,取締社會少兒英語班”;加上有關“江蘇高考改革方案英語將不再計入總分,實行兩年一考”的報道,英語教育改革的呼聲再次引起關注。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融入世界的步伐,英語熱在中國已持續二三十年。很多城市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開始教英語,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名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班。
但是,過度注重英語的考試功能、英語教育低齡化等,時常被質疑和詬病,尤其是功利化的教學并沒有讓英語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在所有學英語或其他外語的人中,真正能學會一門外語并能用外語流利表達、無障礙“跨文化交流”的,最多不超過5%。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學習英語這么多年,但效果并不很好,許多學生的英語還是“啞巴英語”,張不開嘴,不敢交流。此外,英語教育越來越趨向應試化、畸形化,亟須改革。這位負責人表示,英語應回歸到工具學科應用的位置上,北京中高考改革就是要突出英語作為語言的實際應用作用,增加聽力比重。同時,降低英語在中高考中的權重,探索新的英語考試方式方法。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確實存在很多弊端,大家對過于重視英語教學忽視母語教學的現象不滿意,中高考應該發揮好“指揮棒”的作用,對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引導作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英語可以作為選修課,最重要的是,英語不能搞應試教育。
降低英語權重可否給“英語虛火”降溫?
長期的“英語熱”催生了龐大的英語學習市場。如今,英語培訓機構遍布各大城市,“外教授課”“一對一”等廣告招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家長每年投入上萬元甚至數萬元用于孩子的英語學習。
北京中高考降低英語權重的改革對考生有何影響?會否對英語學習市場造成沖擊?北京精華學校副校長趙志平表示,高考英語分值降低對那些數理化突出、英語成績不好的考生來說是一大利好。更有利于大學選拔人才,減輕學生的備考負擔。同時,有利于淡化盲目學習英語熱,關注國學教育。
他認為,此次改革的大方向是對的。同時,趙志平說,盡管英語在高考中分值有望降低,但短時期內并不會淡化國人的學英語熱。現在孩子從幼兒園甚至更早的時間就開始學英語,英語考試在一些重大考試中都占據重大比重,如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甚至職稱考試都要考英語,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到了無法撼動的地位。只是在中高考中減少分值,對英語的教學和培訓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趙志平建議,要改革,不妨把英語從高考中去掉,成為社會化考試,學生在高一和高二時就能完成英語考試,高三可集中精力準備其他科目考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