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想申請助學金,光有貧困證明不行,還需上臺演講“比窮”。近日,國內某高校的做法經媒體報道后,在網上引發爭議。
記者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在鄭州很多高校也存在,對于這種評選方式,不少人表示這也是“無奈之舉”。
究其原因,專家稱,學生接受大學教育成本高,從而對助學金產生過分的依賴。增加教育投入,降低學生教育壓力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講述
申請助學金,成了“哭窮”比賽
鄭州某高校大三學生肖旸說,每年開學不久,學校會讓每個學院確定獲取國家助學金的貧困生名額。她所在的班級,除了要求出具三級(村、鄉、縣)貧困證明及申請書外,還要舉行班會,讓申請的同學輪流上臺演講。
“講自己家幾口人、幾畝地,多么貧困,然后大家投票?!毙D說,一個個講得都哭到說不出話,同學們很為難。
有的女孩兒臉皮薄,上了臺都不敢往下看,有的還沒張嘴就哭了。聽著聽著,最后全班哭成了一片。在連開了兩年這樣的班會后,肖旸今年找個借口“逃”了。
去年已經畢業的李紅說,她曾經也以這種“演講”的方式領取過助學金,但她能理解這種做法,“雖然難為情,但這也是為了公平”。
調查
助學金分配方式多種多樣
據了解,國家為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制定助學金政策,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標準在每生每年1500-4000元的范圍內確定,分為2-3檔。
記者查閱相關文件得知,在校生申請國家助學金須具備以下條件: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誠實守信,道德品質優良;勤奮學習,積極上進;家庭經濟困難,生活儉樸。
很顯然,對助學金申領者的要求,規定很模糊,導致各高校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每個學院甚至每個班級,都存在不同的評定方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