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作為一位農民,在東風路鄭州某高校食堂工作的李師傅對這句話的感觸更深。
昨日是“世界糧食日”,上午11點40分,李師傅正在忙碌著收拾學生們用過的盤子、碗,偶爾看見有學生端著剩了很多的飯菜過來倒掉,李師傅就心疼得不得了。
去年12月,中央提出“八項規定”后,一股提倡節儉、反對浪費的旋風迅速刮到了餐桌上。昨天是世界糧食日,記者走訪鄭州一些高校食堂和飯店發現,如今大家節約糧食的意識都有所提高,浪費的情況并不是很多。
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光盤”
昨日上午11點30分開始,東風路鄭州某高校的學生們都陸陸續續來到食堂吃飯。據食堂工作人員介紹,該食堂是學校最大的食堂,每天都有幾千人到食堂吃飯。
記者注意到,吃過飯,學生都會端著飯碗把泔水倒進指定的桶內,大部分學生基本上都能做到真正的“光盤”,一部分倒掉的只是剩下的湯湯水水,也有很少一部分學生碗里剩下的飯菜至少有一半。粗略計算,基本上每20名學生中有一到兩人沒吃完。
剩下飯菜原因多是“太難吃了!”
小江同學端著剩了1/3的餃子過來了,說到沒吃完的原因,小江說:“師傅給放的醋太多了,太酸了,實在是吃不下去了!”由于都是些年輕的小伙子,無論是在食堂還是在外面吃飯的男生們很少剩下飯菜,剩下飯菜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太難吃了,吃不下!”相比男生,很多女生剩下飯菜的原因都是分量大吃不完了或者胃口不好。
李師傅說,每天中午,這個食堂都要收集10桶以上的泔水,每桶的重量都在80斤左右。而整個學校每天收集泔水7~8桶,那種汽油桶,每桶的重量在三四百斤。雖然每個人浪費得并不多,但是總共算下來,也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讓天天和泔水打交道的李師傅心疼不已。
飯店七八成人選擇打包
相比高校食堂,鄭州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飯店浪費的程度就稍高一些。在東風路一中檔飯店。正在收拾東西的服務員丁女士告訴記者。她做服務員有好幾年了,飯店也換了幾家了。和前幾年相比,“光盤行動”開始后,大家的節約意識提高了很多,在飯店吃飯的客人如果有剩菜,大部分人都會打包帶走,“這個打包的比例,有七八成吧。”丁女士說。
而且根據丁女士的觀察,飯店做的飯菜質量高,味道比較好的時候,客人打包的幾率就很高,如果飯菜不合客人的口味,即使剩下很多,客人也不會打包。
宋女士說,她經常請客應酬,“過去請客吃飯,總覺得菜點少了顯得很小氣,但現在大家的觀念都轉變了。”請客人點菜時,客人會主動說別浪費,吃多少點多少,先少點,不夠吃再點,“節約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記者 徐智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