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的葉子酷似柳葉,較柳葉稍寬一些。
在鄭東新區省藝術中心附近的蘆葦叢里發現大片野生大豆
國慶期間,鄭州市民劉先生在鄭東新區CBD附近發現野生大豆。在鬧市區發現這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其種子來源讓人頗為稱奇,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原地種子被深埋,或引黃河水時,種子順水被攜帶而來,也可能是飛鳥丟落。
鄭東新區發現野生大豆
10月4日下午,河南省科技廳咨詢協會高級咨詢師劉振峰來電稱:“在鄭東新區CBD省藝術中心附近的濕地蘆葦叢中,發現生長有野生大豆,這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記者在劉先生陪同下一起來到省藝術中心,在藝術中心西北側約80米外看到,這里有一處約100多平方米的蘆葦叢,在蘆葦叢旁共有4片野生大豆,面積40多平方米。由此往西北方向幾十米,商務內環東側的綠化帶東邊,還有一排南北走向的蘆葦,蘆葦叢中,有一片寬兩米、長約15米的地方長有野生大豆。
劉振峰說,野生大豆的攀爬能力很強,挨著柳樹的,大多攀爬到兩米多高的柳樹上;在蘆葦叢中的,爬在蘆葦上方,把一人多高的蘆葦全部壓倒。
成熟的野生大豆是黑色的,豆粒約為大米的三分之一,嚼后有青澀發甜的感覺。
鬧市怎么會有野生大豆呢
劉振峰告訴記者:“這里的土層地下3至5米深處,可能很久以前長的是這種野生大豆。近幾年這里的土壤被翻動后,野生大豆的種子被翻上來,長出來這些野生大豆。”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CBD附近水域引用的多是黃河水,黃河濕地的灘涂中就生長有這種野生大豆。鄭州黃河濕地中心主任王恒瑞說:“野生大豆的種子很小、很輕,很有可能是黃河水把野生大豆的種子帶到CBD附近的;也不排除是小鳥把種子銜到這里的。”
河南農大葉永忠教授認為,野生大豆在鬧市區內大面積出現比較少見。野生大豆被譽為植物人造肉、綠色乳牛,它含有大量氨基酸、異醛酮、卵磷脂、胰多肽等多種人體抗衰老必需的營養和藥物成分。因其產量太低,實用價值并不是很大。
葉教授說,野生大豆生命力很強,攀爬力強,適應性強,在不同環境下都能生長。野生大豆是一種非常重要、稀缺的科研育種種質資源,中國是野生大豆的起源地,世界90%以上的野生大豆資源分布在我國境內。我省桐柏縣野生大豆面積較大,2005年10月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確定為野生大豆國際保護區。上世紀40年代,美國的大豆生病無法醫治,后從我國引進野生大豆提取其基因后,才拯救了美國的大豆產業。 (記者 張弢 文 首席記者 陳曉東 攝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