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區停車場停滿,北環附近一小區圍墻外停滿了汽車
23日早上,家住豐慶路園田花園的張先生吃過早餐,去開停放在小區門口的車,發現車上被貼了一張罰單。
他的車停在了道路中間的綠化帶上。
“小區內停不下,馬路兩邊都停滿了,沒辦法才停這里的,總不能到了家門口回不去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也逐步進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機動車的快速增長,不僅使道路擁堵不堪,小區停車難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一個早上20名車主領罰單
園田花園小區位于豐慶路北段,屬于保障房住宅小區,投入使用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了。
園田花園小區物業的李經理介紹,小區內有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兩種,共有住戶3800多戶,目前已經基本住滿。由于是保障性住房小區,整個小區雖然有3800多戶,但地上地下車位只有700多個。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小區有1000多輛車,這還不包括不在小區停放的車輛。
業主張先生說,城市越來越大,他在南郊上班,幾乎要穿過大半個城市。沒有車很不方便,今年年初他就買了車,沒買車的時候不關心停車位的問題,可真等買了車才發現停車是最大的問題。此時,小區內的停車位已經全部出租。
無奈之下,他平時下班早的時候就把車停在小區周邊的支路上,即使停在外面的馬路上,也要早早“下手”。22日晚上,由于小區周邊的馬路停滿了車輛,張先生繞小區幾圈也找不到停車的地方,無奈之下,才把車停在了小區門口豐慶路中間的綠化帶上。“雖然明明知道不合適,沒辦法啊,現在真想把車給賣了!”張先生感嘆道。
23日早上,和張先生一樣,園田花園有20多名車主領取了鄭州市交巡警支隊五大隊開的罰單。
鄭州市交巡警支隊五大隊宣傳民警崔警官說,對小區停車難的現狀他們也很了解,一般來說,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6點,他們不會給停放在馬路邊或者道路中間綠化帶上的車輛開罰單,如果道路交通繁忙起來,影響到正常的車輛通行,他們就會有所處罰了,也都是以口頭警告為主,讓車主把車開走。當天早上8點左右,綠化帶上還停著大概20輛車,執勤民警就出具了罰單。
新小區,1000多輛汽車在外“過夜”
園田花園小區物業的李經理說,和前后的兩個小區相比,園田花園小區停車問題并不是最突出的,業主的車輛擁有量不算多。
園田花園北面的世紀港灣小區物業的張經理證實了這一說法。張經理說,該小區從2009年開始入住,目前有2200多戶住戶,地面車位595個,地下車位320多個,但是目前該小區的車已經達2000多輛,小區內停不下,周邊的馬路就成了“停車場”。這樣算下來,每天小區都有1000多輛車在小區外“過夜”。
世紀港灣小區的住戶馮先生說,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小區周邊“尋尋覓覓”,尋找停車的地方,還要冒著車輛被剮蹭的危險。
不僅僅在人口集中的金水區,即使在鄭東新區,這個問題同樣存在。記者了解到,鄭東新區的龍騰盛世、盛世年華等小區的停車位數量都不到居民戶數的一半,有的甚至僅僅達到1∶3、1∶4,小區在建設過程中規劃停車位不足直接導致小區停車難。
老舊小區,為停車吵得鄰里不安
南陽新村小孟砦社區位于南陽路,該社區幾乎都是一些老舊小區,停車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社區工作人員。
南陽路郵局家屬院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院里共有4棟樓,院內空間狹窄,別說汽車了,電動車停放都有困難。該家屬院網格責任人牛麗霞說,由于家屬院空間太小,一般來說不允許停放機動車,但是還是有很多業主把車停進去。
住在該家屬院的劉女士說,平時他們都把車子停到兒子家所在的小區。“你看這空間,進去都出不來,沒法停。”劉女士說。即使如此,該家屬院內還停放著4輛汽車。
位于南豐街的金水區工商局家屬院,因為停車位被占的問題,小區業主之間曾多次鬧矛盾。明明是張家租的固定停車位,李家偏要停上去,結果越來越亂。業主郭先生稱,還有很多業主跟他一樣是沒有固定車位的,每天只能早早回家把車停好占住車位,以防夜間找不到車位。有時候晚上有飯局,也要把車提前開回家,再搭乘出租車出去吃飯。
22日晚上,業主之間還因為停車擋住了道路,喊半天沒人挪車而破口大罵,吵得鄰里都不得安寧。
僧多粥少,停車位缺口30多萬個
世紀港灣物業的張經理說,世紀港灣的車位平均每個在10萬元左右,目前已基本賣完。地上的車位由于租起來相比買車位投入成本小,更為緊俏,每天都有人來物業咨詢租車位和買車位的情況。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鄭州日上牌量超過1500輛的工作日超過1/3,2013年鄭州機動車保有量將達200多萬輛。根據公布的數字,鄭州市區的機動車已超過120萬輛。
目前,鄭州市區現有公共機動車停車場1000多個,公共停車位12萬多,在不計外來車輛進入的情況下,平均10輛車要搶一個車位。
按照國家暢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的標準要求,每100輛車需提供35~45個車位。按此標準衡量,鄭州市停車位供應至少還要增加30萬個左右,甚至更多。
停車位缺口大,也催生了“天價車位”的誕生。此前就有不少媒體報道,沒有產權,只有使用權,不到10平方米的一個車位,動輒就賣到了20萬元到30多萬元的價格,超出了很多人的“心理預期”。(鄭州晚報記者 徐智慧/文 周甬/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