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區簡介
2012年度全省“十快”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19.17平方公里,已建成8.9平方公里,形成了紡織箱包、裝備制造、食品飲品三大特色產業集群。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2億元,增速41%;實現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2.8億元,增速57.3%。
9月16日,鄢陵產業集聚區,天利運動器材項目展示大廳,場地車、山地車、特技車,紅黃藍綠顏色炫目。“我們4月底面談,5月初簽約,6月入駐,7月投產,3個月時間,所有問題基本搞定!”河南天利運動器材公司總經理李偉杰操著天津味的普通話微笑著對記者伸出了3個手指頭。
為什么這么快?李偉杰說,一是不用建廠房,他們租了4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二是手續辦得快,所有證件都在產業集聚區的辦證大廳全部辦好,不用一個一個單位去跑;三是鄢陵的生態環境好,“花木之鄉”、“養生基地”的稱號聞名全國,大家都盼著早點來鄢陵呼吸清新空氣呢。
“歷史上鄢陵是典型的農業和花木大縣,而工業基礎薄弱,發展工業是幾代鄢陵人的夢想!”身為鄢陵人又主管工業的副縣長楊付根說著鄢陵人的工業夢。
“基礎差就從基礎抓起。”縣委書記袁寶根分析說,“打好基礎,我們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同時要把基礎設施硬件建好、把配套服務平臺搭好,只有這樣,才能引來項目,才能把‘工業夢’變成現實!”
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鄢陵在產業集聚區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上,舍得下大本錢。幾年來,累計投資20多億元,建設各種道路、管網、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投資2.1億元的興國寺220千伏智能變電站,是我省唯一的全國智能電網綜合標準化試點,保障了集聚區內的156家企業安全、高效用電;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產業集聚區小學,吸引了附近的居民和在產業集聚區就業者的近千名子女就讀。集聚區內,藍領社區、大型商場、醫院等社會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僅深圳麥肯特集團一家就在區內投資8億元,它建設的藍領公寓已經入住,三棟十幾層的寫字樓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產業集聚區除在廠房、道路、環境等配套設施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外,還處處為企業著想,提供著‘全職保姆’式的服務,比起我們在外地的投資成本,一年下來能節省100多萬元!”企業老板的話最具說服力。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
不到5年,一個以紡織箱包、裝備制造、食品飲品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聚區矗立在“花木之鄉”。
幾年前還無人知曉的箱包產業,如今已經使鄢陵成為中部最大的箱包皮具生產銷售基地,數百家箱包企業入駐箱包產業園和箱包皮草城,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紹興振德集團公司一口氣在鄢陵投資3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達30億元,帶動了20多家紡織企業快速發展;正在緊張施工的北京奧信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的節能裝備制造產業綜合體項目,集節能空調、藍膜太陽能、LED照明及顯示屏、節能變電站為一體,將占據裝備制造業的龍頭地位。
“今年下半年,我們將在產業集聚區內建設客運物流站、10千伏開閉所、星級酒店和新型城鎮社區,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區的項目承載力和競爭力。”鄢陵縣縣長王志宏告訴記者。③12
專家點評
向軟環境要生產力
生態美、設施全、服務好,這就是鄢陵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的“玄機”。
實現人與自然、與環境和諧共生,是科學發展的要求。鄢陵人深諳此道理,攻“心”為上,充分利用生態美吸引投資者、打造競爭優勢。鄢陵百萬畝土地上花木種植面積就達60萬畝。試想,一個負氧離子比城市多出幾十倍的環境,怎不引人向往?
企業講求效率、追求效益。鄢陵投其所好,從投資者的角度考慮,合理規劃集聚區基礎設施,為入駐者提供便利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在此基礎上,提供一站式手續審批,為投資者節省了時間、減輕了負擔。相信不遠的將來,鄢陵的產業發展,也將與其花木產業一樣爭奇斗艷,比翼齊飛。③12
——苗長虹(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博士生導師) (記者 劉海濤 通訊員 康運東 王耀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