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熱銷
伴隨著絲絲秋風的涼爽,中秋臨近。
這一傳統意義上團圓的節日,不僅將帶給我們假期,也為忙亂的生活帶來一絲新的期許。街頭巷尾,售賣月餅的棚子隨處可見,各種禮盒也擺上了大店小鋪的醒目處;關于如何過節的討論,在現實與網絡世界再度熱烈,回家團聚?外出旅游?友人同聚?無論這一天怎么過,那份對家人的牽掛一定比平時更強烈,即便不能回家團聚,一個問候的電話一定必不可少,一份無形的牽掛一定縈繞于心。這一天,我們重溫親情;這一天,心間溫暖彌漫……
中秋習俗由來久
過中秋節的習俗起源于先秦時期,中秋是除了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民俗學博士彭恒禮介紹,中秋節的起源與先秦時期“中秋迎寒”的習俗有關。在先秦時期,每當春季或秋季過到一半的時候,人們分別會舉行“迎暑氣”和“迎寒氣”的儀式。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的時候,人們唱著迎氣歌,敲著土鼓,迎接寒氣,這是中秋節最遠的源頭。
彭恒禮說,古代中秋節的習俗很多。主要有賞月習俗,始于魏晉,興于唐宋,宋室南遷后,又把賞月之風帶到杭州;拜月習俗,所謂拜月就是在月下祭拜月神;饋送月餅習俗,明代開始中秋節人們要互相饋送月餅;婦女歸寧習俗,明代中秋節是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親的日子,因此又稱為“團圓節”。
古代中秋節,一些地區還舉辦比較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來慶祝節日。
觀錢塘江潮。中秋之時,月圓之夜,正是錢塘江大潮涌動之時。宋代人非常喜歡在中秋節的時候觀潮,根據《武林舊事》記載,宋人在這天會舉行弄潮活動。
在廣東廣西等南方地區,中秋節要燃燈。在海南島,中秋人們會吃紅薯和甘蔗。
月餅“回歸”本真好
月餅從誕生之初,其定位就是一種食品,可是很長一段時間,金銀加身、海參鮑魚做餡、高檔紅酒比鄰,讓月餅迷失了“自我”,變成了“禮品”的代稱。記者近日走訪商場超市發現,今年月餅開始回歸食品本質,商家減去月餅華麗的包裝,在其味道上下起了功夫。
在中原西路上一家超市,進門不遠就是一溜兒銷售月餅的專柜,各種禮盒裝月餅琳瑯滿目,價格多在100至400元之間。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月餅基本沒有搭配其他商品銷售現象,“幾乎所有禮盒里裝的都是月餅,沒有搭配其他的,而且月餅包裝也簡單多了”,包裝簡單了,餡料卻變得豐富了,“除了有傳統的五仁、蓮蓉、蛋黃餡的,還有很多新品種,蔓越莓、沙爹牛肉等,還有綠茶餡兒的。”
除了餡料豐富,臨近中秋,禮盒裝的月餅促銷力度也在加大。在人和路上的某大型超市,不少品種的月餅禮盒都在搞“買一送一”促銷活動。一位銷售人員介紹,雖然同樣的月餅標價比去年看上去貴了,但是活動力度大,買一送一之后比去年的價格還要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