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1:25,河南電視臺衛星頻道播出的《群眾路線大講談》第七期節目,東方今報今日刊發播出臺本,以饗讀者。
【主講嘉賓】何香久(中國作協會員,文學創作一級作家,電視劇《焦裕祿》編劇)
【主持人】大家好!這里是河南電視臺《群眾路線大講談》。焦裕祿同志為了改變蘭考貧困面貌,抱病帶領全縣人民與嚴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的斗爭,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優秀黨員干部的光輝形象。焦裕祿同志不僅給蘭考人民創造了寶貴的物質財富,更是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焦裕祿精神。我們邀請了電視劇《焦裕祿》的編劇何香久老師,繼續為我們解讀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為兒子看“白”戲做檢討
【何香久】大家都熟悉焦裕祿不讓兒子看“白”戲的故事。有一天晚上,焦裕祿開會很晚回到家,他大兒子也從外面回來了。
焦裕祿:“你為什么也回來這么晚?”
兒子:“看戲去了。”
焦裕祿:“戲票哪兒來的?”
兒子:“我跟縣委大院幾個小同學一塊兒去的,我到那兒跟檢票的叔叔說我是焦書記的兒子,就讓我進去了。”
焦裕祿很生氣,把兒子批評了一頓。后來,焦裕祿在縣委常委會上做了檢討。因為他發現劇場前三排是不賣票的,都是給縣委領導留的。群眾把前三排稱為“老三排”,把坐第一排中間的領導稱作“老三排的排長”。
焦裕祿:“從今天起,我們要廢了這個規矩,這個老三排的排長我不當。還要起草一個干部‘十不準’的通知。”
習近平印象深刻的焦裕祿的“十不準”
【何香久】2009年4月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到河南調研,專程到蘭考,看望了焦裕祿的子女和親屬。他拉著焦裕祿的大兒子焦國慶的手說:“你就是當年看‘白’戲的那個孩子吧?你看了一場‘白’戲,你父親還專門召開了家庭會議,起草了《干部十不準》的規定,規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戲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導視】讓習近平印象如此深刻的“干部十不準”,究竟有哪些具體規定?時過境遷,當年的“十不準”又會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縣委書記的年夜飯:銀包金+燉白菜
【何香久】“十不準”的第一條:不準用國家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
在這一方面,焦裕祿對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嚴格。焦裕祿家人口多,有6個孩子,還有老人,有3個人沒有糧食指標,9口人吃6個人的糧食定量。
吃年夜飯時,他的大兒子就跟焦裕祿說:“爸爸,我看別的叔叔家都蒸饅頭,都燉肉,我們家過年,你看我們吃的什么饅頭啊?”饅頭掰開,里面是玉米面,外邊是一層白面,薄薄的白面皮,叫“銀包金”,就蒸一鍋這樣的饅頭,再熬一鍋白菜,放幾片豆腐干,就算過年了,這就是一個縣委書記的年夜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