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印:讓群眾參與討論 多為群眾干點實事
映象網訊(記者 蔣宇飛/文 段晉哲/圖)“歌唱咱們的吳書記,全心全意為山溝……感謝書記吳金印,送給人民多少愛。你比桃花還要美,人間自有真情在。今天時令桃花春,有你多少血和汗。唐莊人民感謝你,和諧盛世傳萬代,傳萬代。”這是一首快板的唱詞,演唱這首快板的是衛輝市唐莊鎮后溝村村民李紅云,唱詞里她要感謝的人叫做吳金印,已經在唐莊鎮做了26年的黨委書記。
9月6日,記者見到了頭戴老式帽子、腳穿平底布鞋的吳金印,70歲的他一身十分樸素的農民打扮,雖然臉上的皺紋清晰可見,脊背微駝,但聲音洪亮、精神抖擻。
“這邊是鎮上新建的40萬平米的樓房,建有配套的醫院和小學,那邊主要是廠區,有薄膜廠、建材廠、啤酒廠。”在車上,吳金印介紹著他已經奮斗了26年的唐莊鎮,如數家珍,但對取得的成績,卻又十分低調,“其實就是作了一點工作,不值得提。”
“我們為誰干?為老百姓干”
“我們吃的是誰給的?我們穿的是誰給的?我們拿的工資是誰給的?”1987年,剛調任唐莊鎮黨委書記的吳金印為了統一思想,先給班子成員開了一次會,這次會上吳金印連續拋給黨員干部三個問題。
“當時有些同志們的第一反應就說,這些都是黨和政府給的。”吳金印說,經過反復討論,大家終于達成一致,我們吃的是農民打的糧,穿的是農民種的棉花,拿的工資是全國人民納的稅,所以我們應該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
他說,作為國家干部,我們為誰干?為老百姓干!“老百姓養只雞,還能下蛋,養條狗還能看家護院,養一個國家干部,如果不能給老百姓辦事,簡直雞狗不如。”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了不脫離群眾,唐莊鎮的黨員干部分頭深入到家庭院戶、田間地頭,從群眾中間找尋智慧,找尋出路。
唐莊鎮除了擁有13個平原村之外,其它村的自然條件都不是太好,其中有8個村位于山區,11個村位于丘陵地帶,還有2個村地勢較低,屬于低洼易澇地區。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吳金印認為群眾最為智慧,要實現發展必須聽取群眾的意見。
經過聽取群眾意見和組織有關人員科學論證后,根據唐莊鎮西有山區、東有平原、北有丘陵、南有洼地的地形特點,吳金印和鎮黨委制定了“西抓石頭東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糧,鄉鎮企業挑大梁,沿著國道做文章”的發展思路。
經過十幾年的苦干,唐莊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西部山區,開采車高高的鋼駕林立入云,石灰窯的生產現場熱浪滾滾,幾百輛運輸車穿梭于完善后的建材交易市場;在萬畝果園,名種果實掛滿枝頭,成了一個個“綠色銀行”,人均1畝果園的石屏村,收入萬元以上的就達到20戶。
在劉溝、石駱駝等村,土地上遍布高效日光溫室,同時機井、高低壓線路、大棚滴灌、水泥硬化道路等農業配套設施建設,把農業產業化的氣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南部,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把南部1萬多畝洼地建成了旱澇保收田,小麥為產達到了600公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