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鴻凱正在向記者們講解古匾上書寫的內容 唐韜/攝
焦作溫縣一村民,打掃房間發現兩塊祖傳匾額,進而揭開老宅的神秘面紗
專家:宅子建于清朝中期,距今已有204年 將上報文物保護部門
9月初,焦作溫縣番田鎮段村村民在打掃房間時,發現了兩塊一百多年前的匾額。
經初步調查,專家稱,不只是匾額,包括40多間保存較為完整的民房,都有重大文物價值,將上報文物保護部門。
事件
打掃衛生時
發現兩塊祖傳匾額
9月1日,焦作市溫縣番田鎮段村村民秦鴻峽在打掃自家屋子時,偶然發現堂屋的墻壁里有“咚咚”的響聲。
他叫來兄弟秦鴻凱,兩人撕開墻壁上貼的報紙后大吃一驚:兩塊木質的匾額,鑲嵌在墻壁內。
其中一個上題“偉略運籌”四個大字,送匾的是時任清朝吏部掌印郎中、山東沂州府知府張輶,獲贈人正是兄弟倆的高祖秦正塘。賀匾題刻于清朝道光十四年,即公元1834年。
另一塊木匾上,題寫著“文元裕”三個行楷大字,字體遒勁有力。“這塊匾額是我們祖上的商號匾額。”今年59歲的秦鴻凱說,之前總聽老人們說起,祖上曾有兩塊匾額,但在分家后不知去向。
講述
自家祖宅,竟建于清朝中期
在找到匾額后,73歲的秦鴻峽爬上閣樓清理蛛網時,發現房子主梁的嵌桿上寫有“大清嘉慶拾肆年”的字樣。
昨天,鄭州大學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長鄭東軍趕到了現場,他說,嘉慶十四年為公元1809年,這說明宅子建于清朝中期,距今已有204年。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秦氏老宅其實指的是三間并排的三進四合院一大片宅子。秦鴻峽兄弟倆居住的只是宅院中的西院。秦氏兄弟說,他們家的舊宅,除最東邊的一個院落前年被拆外,其余大都保存完好,其中所住的全是秦氏后人。
說法
秦氏祖宅有重大文物價值,將進行保護
昨天,溫縣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來到現場。所長王再建稱,這兩塊匾額有著重大的文物價值。經初步調查,這座秦氏宅院現存49間房子,只是原來規模的一半。
他表示,將馬上對段村秦氏古宅進行登記造表,測繪清點,上報給文物保護部門,評定級別,以便對古宅進行更好的保護。
鄭東軍表示,嘉慶年間的房子,一直修建到了清朝末年,建筑時間有半個多世紀,是了不得的寶貝。(記者 程國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