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在鄭州鴻寶路干柴李村附近,2歲多的小藝然不慎掉進一口未加蓋的機井內,經過消防官兵近8個小時的營救,小藝然最終還是離我們而去。昨天下午,小藝然的父親表示,整個家庭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已不想再提此事,對具體協商結果還不清楚。而工地方稱,已協助當地辦事處處理過此事。
近年來,墜井事件時有發生,有的安全獲救,也有的因營救時間長等不幸遇難。不少網友表示,傳統的救援方式費時費力,能否探尋更好的救援方式?鄭州消防支隊相關人員表示,這種事故多發于山區、田間,救援難度較大,目前,確實沒有更好的救援方法。
【進展】
家屬不想再提 工地方稱已協助處理
小藝然已經離去了,而他的家庭還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我快兩天沒合眼了……孩兒他媽在床上躺了兩天,像攤泥一樣,連口水都沒喝……”張小強聲音透著疲憊,“不敢跟俺爸說這個事,一說他就一臉淚。那么大年紀了……”
張小強說,小藝然離去的當晚,就有人出面和他說孩子的后事,但他不清楚目前協商的具體結果。“我沒有一點心情談這個事,只想照顧好妻子,讓她趕緊吃口飯。”張小強說,是他在干柴李村的親戚出面與工地方協商后事。
昨天下午,中鐵四局鄭徐鐵路客運專線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張先生表示:“當晚,我們已協助當地辦事處,妥善處理了孩子的后事。至于賠償問題,從人道主義角度上,我們也協助當地辦事處進行了補償。”至于機井歸屬問題,張先生說:“這口井的所有權歸干柴李村,這是確定的,我們并不是機井的所有者。”
對此,昨天下午,記者兩次致電干柴李村所屬的興達路辦事處。剛開始,工作人員宋先生說:“雙方已達成協議,出事的機井已被推平、掩埋。”至于出事機井的歸屬方,以及對此事的具體處理情況,他說“過會兒問問”。然而,半小時后,記者第二次撥通電話時,他卻說:“我問不到,我啥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剛才說的啥。事兒都已經處理過了,還問啥?”
【案例】
近年來墜井事故時有發生
奪走小藝然生命的,是一口沒有井蓋的機井。而近兩年,多地機井致傷致死事件屢見不鮮。
2013年8月5日下午,駐馬店新蔡縣關津鄉沈莊村委段莊的莊稼地里,一名1歲半幼兒墜入機井,其爺爺為救孫子,也被卡入井中。后經消防營救,孩子安全獲救,爺爺卻不幸遇難。
2012年7月8日晚8點多,鄭州黃河大堤北側一小樹林里,一名兩歲女童不慎墜井。該井直徑30厘米、深40米。女童父親救女心切,自找繩子下井救人時,繩子斷了他也掉入井里。經過近4個小時的營救,父親安全獲救;然而,近12個小時后,該女童被救出時,已經身亡。
2011年4月19日上午,漯河市源匯區陰陽趙鄉的一處建筑工地上,一名2歲的幼兒玩耍時,不慎墜入10米深的廢棄機井中。后經消防官兵1個小時的營救,幼兒安全獲救。
【救援】
挖掘救援耗時長 倒掛危險性大
據了解,目前,針對機井救援,僅有常用的幾種救援方法。
1.救援人員在安全繩保護下,直接下井救人。此情況主要針對直徑1米到2米的較大口徑的廢棄機井,須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避免井下缺氧造成人員窒息。
2.救援人員用頭下腳上的倒掛方式,進入井中實施救助。采用這種方法時,由于救援人員長時間處于倒掛作業狀態,容易造成其大腦充血而昏迷,難度和危險性較大。
3.向井下施放繩索、掛鉤梯等器材,指導落井者實施自救。采用這種方法時,如落井者處于清醒狀態且能主動配合,施救成功率較高。但如遇到不配合施救的或被施救者是年幼的兒童以及落井者處于昏迷狀態,則無法實施。
4.采用機械或人力挖掘的方法將井管挖出。這種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特別是落井者被卡在井管中無法向上提升時。采用這種方法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救援時間長,有時需要幾十個小時,落井者生還可能性大大減小。此外,在救援過程中,如果救援現場的土質疏松,還可能造成井口塌方,將救援人員埋到井下。從以往事故看,開挖的救援方法不乏成功的案例,不過因為耗時較長,更多以失敗告終。
【說法】
事故多發田間 無更好救援方式
對墜井事故的救援,不少網友表示,這些傳統方式費時費力,效果不明顯,有無更好的救援方式?
對此,昨天下午,鄭州消防支隊宣傳科科長余會濤表示,這種事故多發于山區、田間,一旦發生墜井事故,消防人員到達后,要根據事發地的具體情況來施救。一般情況下,也只有以上幾種救援方式,目前,還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像小藝然墜落的這口機井,井口小,較深,井中還有水,無形中給救援增加了難度。
在此呼吁,在野外,孩子家長一定要留意這種危險的無蓋機井,看護好孩子;同時,機井的歸屬方或管理方要盡到責任,要對無蓋的井口進行加蓋或采取相關防護措施。 (記者 張朝 實習生 李夢龍 萬雪琪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