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一個學生在家練習削土豆
映象網訊(記者 李娟娟 付雨涵/文 記者 劉棟杰/圖)“給父母洗次腳”、“計算客廳需要多少地板磚”、“DIY手工制作”……這種家庭作業,您的孩子遇到過嗎?您支持不?
教育部最新版“減負十條”第一次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東方今報記者就此熱點展開了調查。
【嘗鮮】
一年級學生作業
“給家人洗腳”
“孩子說要給我洗腳,說這就是作業。”9月3日,上小學一年級的小旭光第一天放學后,就去洗手間找盆,說是要寫作業。“我也不知道咋回事。”旭光媽媽說,孩子端了一盆涼水來,一家人都不知道怎么是好。
“這樣的作業形式是好的。”旭光爸爸說,孩子上幼兒園時,所有大人就保護一個孩子。現在上小學了,老師留這樣的作業,是對孩子一次教育,這作業比寫個數學公式要好很多。
9月3日中午12時,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區內多所小學,調查新學期留作業情況。
鄭州市緯五路一小二年級(3)班的一名學生家長說,開學第一天,學校開展的是教育課。回家沒有見孩子做啥家庭作業。
“體驗式作業?”在朝鳳路小學門口,4名學生家長都搖頭稱不知道。
朝鳳路小學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教育部“減負十條”的內容,學校已經開始執行了。但是體驗式作業正在討論如何在教學中合理進行。
管城區外國語小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體驗式作業”有點空,該怎么布置,這得老師根據平時教學內容結合進行,但一般這樣的作業效果又很難追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