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報道
鄭州地鐵的票價方案出臺還要經過幾道門?
9月2日晚,鄭州地鐵聽證會入選的消費者代表第二次碰面,對近幾天市民反映最多的問題進行交流,為聽證會的召開做最后的準備。
根據兩套聽證方案,鄭州市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票價最高為5元和6元。對此,8名消費者代表均表示不同意這兩個方案,希望相關部門在聽證會召開之前能組織一次會議,對代表的疑問進行解答。
【態度】
消費者代表均不同意目前方案
本周五,備受關注的鄭州地鐵票價聽證會就要召開。9月2日晚,8名消費者代表召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集中交流近期搜集的民意和相關調查信息。
通過近期走訪社區、廣場問卷和網絡調查,結合市民意見,8人均表態,不同意聽證方案,理由也很一致——票價太貴,與鄭州市民的收入水平不符。
【原因】
方案是局部的,聽證是全線的
“根據聽證方案公布的最高地鐵票價,分別為5元和6元,可能有人覺得不是很高,可需要提醒的是,這僅僅是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的價格,并非全段。”消費者代表盧法舜認為,拿到聽證方案后,很容易被“假象”蒙蔽,方案中很多數據是針對1號線一期工程制定的,而此次聽證會最終確定的卻是整個地鐵線路的價格。
他認為,如不設“封頂價”,地鐵1號線如果加上二期工程以及2號、3號線的距離,鄭州市的地鐵最高票價將達到數十元。
票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太大
“最近,我把鄭州和全國其他13個有地鐵的城市票價列表進行了對比,得出的結論是:鄭州地鐵排名第三。”消費者代表常春說,他的計算方法是,把14個城市的地鐵票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匯總后對比。
他算了一筆賬:按照聽證方案二計算,市民乘坐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最多要掏6元,每天一來回,需要12元,“用12元乘以每個月平均上班22.5天,再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得出乘坐地鐵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他的計算結果是,廣州排第一,其次是重慶,鄭州第三。盡管市民不可能每天從頭坐到尾,但至少說明票價與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相符。
成本測算業內人士都看不懂
根據鄭州市價格成本監測所出具的成本測算,鄭州地鐵1號線總投資150.842億元,平均每公里造價5.76億元。年運行成本2.88億元,運行人次成本2.45元/人次,年完全成本9.65億元,完全人次成本8.19元/人次。
“這個8.19元是如何計算出來的?我專門找過商業協會的業內人士進行計算,可根據目前提供的數據,無法測算出這個結果。”消費者代表蔣英艷提出,根據物價部門提供的“賬本”,沒有提供基礎的數據支持,業內人士都看不懂,更別提普通消費者了。
“政府部門不能只盯著票價,應該從大局來看,如果更多人乘坐地鐵,鄭州將變得暢通。暢通會為鄭州經濟發展帶來多少經濟效益?這些才是我們要關心的。”盧法舜認為,每年鄭州市為堵車付出數億元的代價,如果堵車得到緩解,無形中就拉動了經濟發展。
【質疑】
怎么能沒有預備會?
“定票價不能兒戲,從公開方案到召開聽證會只有短短十幾天時間,代表們還有很多疑問,我們一直提出開預備會,希望相關部門對我們的疑問面對面答復,可至今沒有任何回應。”消費者代表李祥說,之前的公交、供熱聽證會都提前召開過預備會,地鐵聽證會不應該沒有。
8分鐘發言為何縮短為5分鐘?
此次入選聽證會的消費者代表中,不乏熟悉的面孔。盧法舜、李祥等人都參加過多次聽證會,對于聽證程序很熟悉,也有更多疑問。
“前幾次聽證會都是發言8分鐘,為什么至關重要的地鐵聽證會就縮短成了5分鐘?”李祥說,聽證會最重要的在“證”上,需要提供更多理論為最終價格提供支持,如果掐著時間算,發言不充分,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聽證會的旁聽人員喬濤濤也表示,此次聽證會的代表中,有一部分是退休人員,他們語速本身就慢,怕在規定的時間內講不完想說的話。他建議,適當放寬時間。
【建議】
2元12站、4元封頂如何?
“既然2元通票制在鄭州不現實,那么2元能滿足多少市民的出行需求?我做過一組調查,對‘上班族’來說,67%的市民認為12站為起步標準最為合適。”常春說,很多市民每天穿梭在鄭州西郊與東區,上班需要經過12個左右的站點。
他建議,既然按公里計費不適合鄭州,那就按站收費,12站起步,之后每9站加1元,4元封頂,“按照這個標準計算,兩三元就可滿足大多數人的出行需求,也在大多數市民可接受的范圍內”。
“地鐵運行不一定要賠本,據我所知,香港、南京的地鐵都盈利了,這就要看政府部門如何提高效率管理和操作了。”常春說,比如香港地鐵,發車密集客流量大,龐大的地鐵網絡將地面上建筑連為一體,與沿線地產開發捆綁在一起,產生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公共交通優惠政策統一,你看怎樣?
在地鐵聽證方案公布后,有老年讀者向本報反映,鄭州市公交的免票標準是60歲,可地鐵公布的標準是65歲;公交卡充值可以打8折,地鐵只能打9.5折……
聽證會的消費者代表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明顯公交車的優惠幅度更大。”李祥說,兩邊都屬于公共交通,政策上應該統一,建議將公交車的優惠措施“搬”到地鐵上。
據悉,鄭州公交、地鐵將實行“一卡通”,并在公共交通中進行推廣。可是,“兩邊優惠措施不對稱,刷卡時該咋計費?”一名消費者代表說,建議政府部門充分考慮可操作性。
(記者 田園 文 記者 白周峰 攝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