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起,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為用戶辦理業務時需要進行實名登記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 文/圖)根據工信部《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今年9月1日起,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為用戶辦理業務時需要進行實名登記。9月2日,記者走訪鄭州多家后發現,部分手機充值網點仍在銷售“無名”手機卡,同時,在實行實名制后,不少市民擔憂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鄭州市場仍有“無名卡”銷售
“從昨天開始,買手機卡就要登記身份證號碼了。” 9月2日,記者走訪鄭州多家手機通訊營業廳后,均被告知只有登記身份證后才能辦理新卡。但是在其它一些手機充值網店,記者卻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我們這什么套餐的卡都有,這是漫游王、這是9分卡……”在東關虎屯中街附近,一家手機充值點的老板正在向一位市民介紹新卡套餐。
“沒有身份證能不能辦理?”記者以辦卡為由問到,該店老板爽快地表示:“可以,不用身份證也能辦。”而在附近幾家手機店里,記者也得到了類似的回答。
而對于這類卡的來源,豐產路上一家手機充值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是以前不需要實名登記時剩下的,有些是銷售者用自己或其他人的身份證登記的。”
市民購買“無名卡”是否存在隱患呢?先關專家表示,盡量不要到市場上購買這類手機卡。如果手機卡戶主并非自己,一旦卡丟失,則無法補辦。此外,一些需要提供身份證的查詢、修改等服務也無法享受,會給自己的使用帶來不便。
市民擔心信息被泄露
落實電話實名制的過程中一個大問題就是用戶信息的保護。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了20位市民,其中有16人表示很擔憂自己的信息被泄露。
“我的手機卡在辦理的時候就登記了身份證等詳細信息,我感覺這挺好的,有利于凈化手機通訊市場,但是我最擔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出去。”鄭州市民王先生說。
對此,記者采訪了花園路某通訊營業大廳的負責人,他表示,我們員工在入職時,就簽署了防止信息泄露的五條禁令。嚴禁發送一些違法的信息,如果有員工違反五條禁令的話,公司就會按照一些相關的制度進行處罰或者辭退。
此外,工信部起草的《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征求意見稿)》規定,未經用戶同意,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違反上述規定,將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