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員正在對桐柏路191號院進行“裝修”
鄭州今年將完成830個老舊小區改造
桐柏路191號院:刷墻、鋪路、安監控
居住60年的老人感慨:燈要亮了,路要平了,心情更加舒暢了!
■舊貌換新顏,老舊小區“變臉記”
編者按:解決好住房問題關系千家萬戶,也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近年來,鄭州市積極落實國家出臺的房地產方面的政策措施,使得房地產市場保持著平穩健康發展。針對上世紀90年代前建成的老舊小區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問題,市、區兩級財政多方籌措資金,改造老舊小區,受到業主的高度稱贊;為解決中低收入人群、新就業人群、來鄭務工人群等的住房問題,鄭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實現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合一”制度,為了籌措保障性住房房源,鄭州市更是出臺多項舉措,在商品房項目中配建公租房等;而為了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鄭州市從加強新房、二手房交易監管等方面入手,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為展示鄭州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房建設、房地產市場監管等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本報即日起從民生問題入手,多角度對鄭州房地產市場進行重點報道。
8月29日上午8點半,燦爛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映在桐柏路191號院的小路上,66歲的老于正站在樹蔭下查看小區的施工情況,從6歲開始,他就居住在這里,從和自己的父母到與自己的兒孫,60年間,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親歷了該小區從新建到破落、從干凈現代到老舊不堪。
桐柏路191號院改造進行時,居民每天下樓看進度
據了解,桐柏路191號院為原省紡織廳老家屬院,院中樓房多為從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建的老房子,配套設施不全,墻體立面斑駁陳舊,路燈也不亮,并且監控設施也無法正常運行,一到下雨天就成一片澤國,居民意見很大。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該小區,剛一進大門,就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忙碌,粉刷墻體、疏通管道、鋪平道路……
“這已經干了10多天了,我每天都下樓看看,看著我心里就高興,想象著小區修好以后的模樣,燈要亮了,路要平了,心情更加舒暢了。”老于說,由于小區年數已久,沒有物業管理,下水管道堵塞多年,一下雨,污水排不出去,都能淹到小腿肚兒,晚上路燈也不亮,并且小區里居住的多數為老年人,行動十分不便利。
今年已經80歲的劉老太,拄著拐杖艱難地走在坑洼的路面上,“好啊,真好,先把路給修修,我們小區老人多,得把路修平,我急著想看到修好之后的樣子。”劉老太說。
據建設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振寧介紹,此次將桐柏路191號院列入2013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就是要對該院進行全方位改造,安裝路燈73個,社區死角安裝監控15個,對小區內老舊路面進行水泥鋪裝3000多平方米,以及對下水管道進行疏通達4000多米,真正做到燈亮、路平、安全,滿足院內居民的需求。
今年完成830個老舊小區改造,不花業主一分錢
桐柏路191號院是此次中原區老舊小區改造的典型代表,同樣也是鄭州今年要完成的830個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鄭州市有1900余個老舊住宅小區,多建于上世紀90年代以前,由于封閉性差,硬件環境、公建配套等建設標準不高,普遍存在下水不通、路面缺損嚴重、路燈不亮等情況。
為此,2011年,鄭州市出臺《老舊小區物業基礎設施改造和全覆蓋工作計劃》,計劃利用5年時間,分批對全市老舊小區物業基礎設施進行整治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由財政埋單,不需要業主掏一分錢。
“2013年中原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從年初就開始了,共有225個樓院,共投入資金4700多萬元,主要對路面、下水、監控、墻體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我們從8月9日對外開標,共有14個單位中標,8月15日全部開工,工期共50天,大概10月初就可全部完工。”中原區房管局黨委書記張麗說。
而據市房管局物業處副處長孟暖介紹,2011年,鄭州市改造227個老舊小區;2012年全市共完成924個老舊小區物業基礎設施的整治改造工作,受益戶數16.57萬戶。2013年,鄭州決定將剩余的830個老舊小區全部改造完成,目前,2013年改造工作正在進行中。“此次的改造資金由市、區財政共同承擔,不需要業主們掏一分錢。”
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如何管理,指導意見有三招
然而,老舊小區改造能否得以長久堅持,后續的長效管理非常關鍵。對此,市房管局出臺了《鄭州市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指導意見》,為老舊小區以后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此次將老舊小區改造之后,就是要為引入物業服務提供較好的硬件基礎,積極組織專業化物業公司進駐小區管理,或者整合多個小區,由一家物業企業統一管理。”孟暖說,他們希望通過此次改造,逐步實現城市建成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老舊小區缺少管理的主要原因是硬件設施較差,物業服務企業提供服務的成本較高,因此物業公司不愿意進駐,而等到改造后,這些問題將得到解決,物業公司也會很樂意進駐。
其次,老舊小區還有一個共性問題,普遍沒有成立業主大會。孟暖說,等改造完成后,將發揮業主自治管理的積極性,成立業主大會,形成通過業主來決定小區的管理模式。
另外,如果改造完成后的小區依舊還是無人管理,則先有街道辦事處或社區成立相應組織暫時代管,待時機成熟另行引入物業公司。
“變臉”后的老舊小區價值不斷提升
老舊小區的改造,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小區的住戶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而同時,大家注意到,改造后的老舊小區價值也開始提升。
“良好的物業管理和小區環境,直接對房屋的保值增值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造后老舊小區出現的顯著變化,也影響了二手房的價格和租房價格。”張麗說,據她了解,金水區某小區在實施改造后,私搭亂建拆除了,路面平整了,下水管通暢了,健身器材也有了,二手房屋的交易價格每平方米較改造前漲了1000多元。
而在當日的采訪中,記者也向桐柏路191號院附近的二手房中介進行了了解。對方稱,一旦小區改造完成之后,房價上漲是必然的。(記者 趙柳影 胡審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