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執法人員勸阻下水游泳者。
連日來,記者不斷接到信陽市民投訴稱,部分市民肆意在市內飲用水水源地南灣湖游泳,“這是我們全市人民的‘大水缸’,咋能變成游泳池?”然而面對“禁止游泳”警示標志和水政執法部門的勸阻,仍有不少市民下水游泳。
現場
飲用水水源地內到處都是游泳者
昨日下午,記者跟隨執法隊員一起沿著小路步行,一路上看到不少車輛停放在路邊,一些穿著泳衣的游泳者剛剛上岸。隨后,在水庫邊的一條土路上,記者又看到了不少摩托車停放。
在離水面500米處,有一張防護網,這是為了阻止偷泳者設立的鐵絲網,記者看到,鐵絲網已被偷泳者剪斷并拉開了一個大口子,偷泳者可以很輕松地進入。
執法隊員說,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剪斷了。穿過鐵絲網,記者遠遠就看見水面上已有不少人在游泳,執法隊員上前大聲喊話,規勸游泳者上岸離開。水里還有不少大人帶著孩子在游泳,當記者問上岸的家長,帶孩子在水庫游泳不擔心安全嗎?這位家長很不屑地說:“有我在,怕什么。”
據執法隊員介紹,自從夏季高溫開始,前來水庫游泳的人越來越多,每天有200多人,周末時人會更多。而且,游泳的人大都選在早晨六七點鐘或下午五六點鐘,像趕集一樣,一早一晚趕“兩頭”。隨后,記者來到了大路上,短短半個小時之內,前來游泳者開的車輛多達37輛,其中汽車有26輛,摩托車有11輛。到記者返回時,一路上,前往游泳的車輛仍絡繹不絕。
尷尬
執法隊員站在水里勸說游泳者
據悉,2010年頒布的《河南省信陽南灣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規定一級水源保護區禁止游泳,而對二級水源地并沒有明文規定到底能不能游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人正是鉆了這個空子,現場一位市民還因此和執法隊員理論起來。
在另一邊,執法隊員不停地向水里的游泳者喊話,規勸其上岸,不少游泳者還是無動于衷,執法隊員只好下水進行勸說,經過長時間的勸阻,這些游泳者才不情愿地上了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水庫日常的管理部門,水務部門沒有執法權,特別是處罰權,很尷尬,只能靠勸阻的方式制止擅自游泳者。但有些人很“牛”,強詞奪理。“我們是使足了勁,但還是擋不住人潮啊。”采訪中,管理人員向記者訴苦,大部分人聽從勸阻,也及時離開了,但有些人就會玩“貓捉老鼠”游戲,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辱罵管理人員,甚至會以拳頭相威脅。由于南灣水庫面積大,難以管控進出庫區的道路,單靠執法和勸阻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有市民認識到保護水源地的重要性,才能自覺維護我們共同的大水缸。
水庫游泳帶來兩大隱患
執法部門
據水務管理部門介紹,“偷游”行為主要存在兩大安全隱患。首先是污染水體。“雖然,個別人在偌大的水庫里游泳,說不上什么污染,但游的人多了,水質自然受到威脅,廣大市民心理上也難以接受。”水管部門人員說。
其次是游泳者本人的生命安全。據介紹,南灣水庫環境復雜,水中地勢不明,水位較深,水體溫差大,很容易造成抽筋、溺水等意外事故。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夏季,都會發生溺水事件,釀成許多“悲劇”。就在此前的7月4日下午,一名花季少年在南灣湖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首席記者 何正權 通訊員 趙銳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