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沈春梅 李娟娟 趙丹)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微博如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規則。底線就是規則。
他們是不同的行業領域中的大V,在修煉成大V的過程中,卻無一例外都堅守著同樣的底線:法律和道德。
在河南的微博江湖里,有許多微博達人、名人,堅守自己的“微原則”,利用這一新媒體傳遞著社會正能量。雖然大家都習慣性稱他們為“大V”,他們卻不習慣這個稱謂。
微規則1
知名評論員變身實名“大V”
“140個字能說清啥?我當時忙得連博客都顧不過來。”提到微博,知名評論員盛大林坦言,最初接觸微博時他并不看好這一自媒體。
2009年,盛大林接到騰訊網編輯的電話,邀請他玩微博,而當時他正忙于自己的實名博客。在博客中,他已經擁有粉絲上百萬,以至于在接觸微博的頭半年里,他“不怎么看也不怎么玩微博”,也就發了幾條評論。讓盛大林沒想到的是,在網站的大力推介下,區區幾條評論就讓他贏得了5萬粉絲。
“很吃驚,既然影響那么大,那就玩吧。”盛大林說,最初他在微博上只是發一些點評,也都是三言兩語,因為那時還沒有長微博。2010年,盛大林又開通了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如今,盛大林的騰訊微博粉絲已超過100萬,搜狐微博粉絲50多萬,網易微博粉絲10萬,新浪微博粉絲將近10萬。騰訊微博官方發布的排行榜顯示,2012年連續一年多以來,盛大林的實名微博都是位列第一。
“在全國,我算不上特別大的V,但在騰訊微博肯定算是‘大V’。”盛大林笑稱,幾年間微博粉絲暴漲,除了微博本身的優勢外,當初的實名博客也起了很大的推介作用。
不爆粗口 “對罵會降低身價”
“個人微博多的時候每天發十多條,少的時候一兩條,保持每天都有更新。” 為了完成這些工作,盛大林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點多。
盛大林說,他從來不在網上爆粗口。“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觀點,但有些網友在評論時不是發表觀點,而是宣泄情緒似的謾罵。”盛大林說,在網上混,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對于“被罵”,他認為有必要解釋的會解釋一下,但對于罵人者他從來不還口,“對罵會降低身價”。
不論是個人微博還是官方微博,盛大林認為,發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實,包括尊重事實本身和尊重自己的內心;而且要有社會責任感。特別是一些“意見領袖”,他們的言論可能會對國家、對社會造成影響,如果連自己都覺得不妥的言論,那就干脆不要發。
微規則2
“微博瘋子”免費推介河南
微博如“江湖”,有大俠,有過招,有善惡,存是非。
微博江湖中,一個叫“楊建國”的, 坐擁103萬的粉絲量,被微博圈中人稱為“大V”。
“其實微博上,都叫我‘微博瘋子’。”8月26日,楊建國爽朗地笑后,描述出他看到的“微博江湖”。
2010年5月30日,楊建國一條“郭臺銘的經營哲學”的微博關注量突破2000人,當時正值富士康入駐河南之初,“江湖”中揣測和疑問頗多。楊建國憑此條微博,平息了網絡上部分“富士康來河南”的不利傳言。
“第一次感覺微博有力量!”楊建國說,這是他在微博江湖中第一次試手和出招,沒想到引來關注,最重要的是他出招做了件好事。
這次出手后,楊建國再也沒有在江湖中停下來,他一天最多時能發近10條微博,而且其中至少有一條微博的轉發量在1000人以上,微博內容幾乎全都是“推介河南、推介河南的文化、旅游”。
楊建國說,他有103萬粉絲,很多粉他的人都是因為他講真話,做有意義的事,做河南人該做的事。
不要沖撞道德和法律底線
“現在在微博上有兩種人,講真話的人和造謠的人。”楊建國說,所以微博江湖需要規則,來固守一份底線。作為一名微博名人,他遭遇過微博之痛。
2013年,楊建國在推介河南時,遭到微博上的人造謠稱:他收政府的錢,替政府說話。
“我是河南人,推介河南,從來沒有收過政府一分錢。”楊建國說,這是他的底線。言行不一的人不能成事。
“微博如江湖”,楊建國說,網絡有風險,發聲須謹慎,雖然大家都可以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言論,但是最好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要去沖撞道德和法律的底線。
目前,楊建國在微博江湖中一直堅持的底線是:做正義的事,發真實的聲。
微規則3
新鄭副市長用微博傳播文化
開微博的官員不少,實名認證的也不少,但實名認證且被粉絲關注的卻屈指可數,新鄭市副市長劉五一就是這為數不多的實名認證官員中的一員。劉五一在騰訊微博的粉絲有94萬,新浪微博粉絲有64萬。
8月26日,騰訊微博發了這樣一條信息給劉五一:8.19~8.25,您共發表99條微博,被閱讀219萬次,平均每條被閱讀2.2萬次。
“當初開微博是為了宣傳黃帝文化,可能是因為實名認證,有很多網民經常通過微博向我反映交通、市政、建設等各方面的問題。”劉五一說,他的微博不僅宣傳黃帝文化、新鄭紅棗、中原經濟區、研究與探索神秘的具茨山巖畫,還關注社會熱點,如鄭州的哥捐獻造血干細胞、烈日環衛工是否有水喝等媒體關注的熱點,在劉五一的微博上都能找到。而對于網友反映的龍湖交通、新鄭工地燕子穴等問題,劉五一說,他都會親自發微博解釋。
說真話不造謠 不涉敏感話題
“微博中的每個標點符號都是我自己寫的。”劉五一說,“說真話、不造謠”是他發微博的基本原則,在微博上人人平等,他和網友以平等的身份積極互動,回饋網民反映的問題。
同時,因為官員的身份,劉五一又自覺遵守了言論不涉及敏感話題、不參與是非討論的原則。“微博是用來傳播正能量,傳遞文化的”。
微規則4
傳遞正能量的知名交警
楊華民在微博江湖的聲名鵲起,最早緣于堅持發布路況信息。
“9:11,花園路東風路口南向北車流量特別大,通行緩慢!”
“7:30,花園路國基路口東向西車流量大。”
這些在別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為他贏得一批最初的粉絲。
逐漸地,粉絲們發現,這個交警挺有意思。關注的領域寬泛,有時還會“賣萌”。這個頗令人感到親切的交警,又吸引了大批粉絲。“不是僵尸粉啊。”他笑著強調。
迄今為止,楊華民和粉絲開過4次座談會。有人曾笑稱,都說網友“見光死”,老楊和網友卻越聊越親切。當然,話題離不開交通。
作為交警,因發布路況信息而在微博上聲名鵲起。他不承認自己是“大V”,認為自己是扎根基層的一個普通網友。
對“問題微博”不評不轉
楊華民發微博,也有自己的原則,“積極、向上、向善、向好,是我想傳遞的一種精神狀態。”對于一些貌似“有網絡推手”的微博,楊華民的做法是,“只看,不評,不轉。”他認為,人應該有正確獨立的思考,辨別真偽。
在他看來,微博是一個信息平臺,應該用來做一些好事。他還有一個轉變,正在試圖從“微博控”、“手機控”中走出來。
對于微博的未來,楊華民有自己的期望,“關注、服務、著力改善民生”。這也是他個人微博的走向。
“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是楊華民的處事原則,他希望,發微博也應如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