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因為孩子沒有報上名,還有家長在學校門口排隊。 記者 張翼飛 圖
報名時,教師同適齡兒童進行情感交流。記者 白韜 圖
處于兩個區交界處的小區,被附近3所小學劃片時“漏掉”了。焦急的家長張先生撥打了本報助學熱線96678,希望能幫幫他。本報記者替家長跑腿,最后由金水區教體局協調這個小區孩子的上學問題。
昨日下午6時,市區小學招生的兩天報名時間結束,本報助學熱線96678也非常火爆。接到家長反映的報名難問題后,記者及時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聯系,為焦急的家長和孩子跑腿。
■家長求助
一個住址倆區管
報名時遇難題
市民張先生昨日來電,說他家住在商城東路4號院鑫園小區,在商城路與英協路交叉口往西20米路北。在房產證上,張先生家的地址是金水區商城東路4號院,戶口本上卻是管城區商城東路4號院,同一個住址,在房產證和戶口本上卻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孩子報名成了問題。
該小區周邊有東關小學、鳳凰臺小學和金燕小學,前兩所小學屬于管城區,后一所屬于金水區,可這3所學校“都說不歸他們接收”。
記者跑腿
走訪:3所小學確實都“漏”了這個院
昨日,鄭州晚報記者來到商城東路4號院附近的管城區東關小學。該校的片區范圍有商城東路3號院、6號院、7號院等,可唯獨把商城東路4號院和5號院跳過去了,院里負責報名的老師明確表示,商城東路4號院不屬于該小學片區。
隨后,記者又到金水區鳳凰臺小學,門口保安說可能在這個學校報名。但是墻上張貼的學校招生范圍顯示,鳳凰臺小學招收的是商城路以南的學生,而商城東路4號院在商城路北。
最終的希望集中在金燕小學。可該校的招生范圍是玉鳳路以西,而商城東路4號院在玉鳳路以東。
家門口3所小學,個個都說不歸自己學校接收,孩子到底該去哪兒上學?
辦法:改房產證換區,孩子入學就方便了
商城東路4號院始建于2002年,這么多年,院里鄰居家的孩子到底是咋入學的?
“很多鄰居家的孩子去了東關小學就讀,都想了很多辦法。” 張先生說,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改房產證,即把“金水區商城東路4號院”更改為“管城區商城東路4號院”。
“但是改起來實在是太麻煩了。”張先生說,需要到派出所等多個部門奔走,對心理和精力都是很大的挑戰,這也是他沒有去更改的原因。
問題解決
管城區教體局:小區土地歸金水區,應到金水區入學
3所小學離得都不遠,尤其是東關小學離得最近,張先生家的孩子到底該去哪所小學報名?
管城區教體局教育科李科長昨日接到鄭州晚報的反饋后,派兩名老師去實地看了看,最后的結果是:確實不歸管城區教體局管。
據其解釋,商城東路3號院、6號院和7號院、8號院都歸東關小學片區,唯獨商城東路4號院和5號院歸金水區,原因是這倆院原來的土地歸金水區。按照政策,房產證和戶口本地址不一致,小學報名以房產證地址為準,張先生應該去金水區報名,可能片區劃到附近的金燕小學報名。
金水區教體局:就近入學,我們負責協調
昨日上午,記者又把商城東路4號院的情況向金水區教體局反映,教育科的曹科長稱,按照房產證上的地址,張先生確實應該到金水區管轄的小學報名,張先生可攜帶相關證件到金水區教體局咨詢。
商城東路4號院往年孩子如何入學?曹科長說這事以前還沒遇到過。他稱,商城東路在金水區和管城區的交界地方,出現“土地屬于金水區、實際屬于管城區管轄”的現象,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他表示,孩子入學一般按照就近報名的原則,如果該院居民的孩子報不上名,可到金水區教體局進行咨詢,該局負責協調入學。
■解疑答惑
免疫證上名字被涂改或與戶口本上的不一致,報不上名
家長段女士說,在給兒子填寫接種證上的名字時,嫌第一次寫得不好看,劃掉后又重寫了。現在去金水區豐慶路小學報名,被告知接種證上的名字有涂改,不能報名。
家長溫女士和前夫離婚,兒子跟著她。“孩子的親生爸爸姓張,現在的老公姓姚,孩子改姓姚。”她說,在免疫接種證上,她把孩子的名字改了,“現在去惠濟區東風路小學也報不上名”。
記者咨詢金水區教體局,教育科一位負責人回復: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去疫苗接種地開個證明,證實兩個名字是同一個孩子的,蓋上章,再回來報名。
掛靠戶口、租房戶,兩所學校都不接收
住在二七區的陳女士打來電話說,她沒有房子,帶著孩子在姐姐家住,戶口也在姐姐家。“按照就近劃片,應該是劃到汝河路小學。”陳女士說,學校讓她到高新區、經開區、鄭東新區開無房證明,開來了證明,又說不符合條件,讓去路砦小學報名。“路砦小學說戶口所在地不在他們的劃片區,無法接收。”而且陳女士不是外來務工人員,也無法按照外來務工人員情況到路砦小學報名。
二七區教體局解釋:家長屬于租房戶,可以到教育科進行登記,后期統一解決這部分遺留問題,相對就近分配入學。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沒有學校接收
家長趙先生是從外地來鄭州務工的,目前住在長江中路與興華南街交叉口西北角。“孩子快7歲了,去大學路小學報名報不上。”趙先生說,該學校說他們收的是大學路以東、京廣路以西的學生,趙先生不在片區內。
二七區的小學招生政策規定,大學路小學是二七區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一所學校,招生范圍是航海路以南、長江路以北區域。
二七區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說:政策還規定,在大學路小學的招生區域內,如果外來務工人員租住在原齊禮閻鄉的區域內,就去齊禮閻鄉所屬中心校報名。“不過,現在教體局已經和大學路小學溝通過,該區域的孩子先去大學路小學報名,再由區教體局統一協調分配到相應學校就讀。”
五花八門的要求“攔”住孩子的上學路
本報開通熱線的兩天時間里,有不少家長反映,不是證件不符合要求,而是學校自己規定家長還要出具各種各樣的證件。
據家長反映,金水區農科路小學讓藍堡灣的學生出示獨生子女證;鄭東新區的一些小學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證設定了時間限制,要求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納稅證明;還有的學校讓家長出示工資條。
據了解,兩天報名時間結束后,還有一些家長沒給孩子報上名。
本報將會持續關注適齡兒童的“上學路”。(記者 張勤 張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