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時常浮現在她臉上,讓人很難和她的遭遇聯系在一起。
昨日10點左右,秦嶺路辦事處巡防隊員岳先生來電:我經常巡邏到秦嶺路與隴海鐵路立交橋南側的小樹林邊,看到一個挺秀氣的流浪男孩靠拾廢品為生,問他家在哪里,他不說。前天和我說話,我才發現“他”竟然是一個女孩子。
覺得流浪的地方很好,沒有汽車吵鬧,人也少
鄭州晚報記者趕到岳先生描述的地點,見到了這個短發女孩。
當時,她正拿著黑色皮包,里面裝著她剛撿回來的飲料瓶子,大大一包鼓鼓的,一邊放著幾個包子,看到記者她笑了笑。
整理好自己的包后,她把兩張席子放到一側,示意讓記者坐。這兩張席就是她的“床”。
“來鄭州4年了,哪兒都待過,就覺得這里最好,沒有汽車的吵鬧,人也少。”女孩坐在涼席上,講起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女孩拿出身份證,她叫宗英麗,1989年生,林州人。
由于家庭變故,她初二就不上學了。4年前,她只身來到鄭州,印刷廠、食品廠、發傳單都干過。
由于沒有固定收入,她只能露宿街頭,公園里、天橋下、車棚里都成了她的臨時住所。掙不到錢的時候,她就去小吃街撿別人吃剩下的米皮、串串香。偶爾領到薪水,她就讓自己吃幾頓好的。
前男友見她就轉過頭,裝作不認識
宗英麗說,她流浪的日子里,有過數次被毆打和性騷擾的經歷。
后來,她害怕再遇到不測,就把頭發剪成了平頭,但被毆打和唾罵的事情仍時有發生。
“也有好心人,給我送吃的,給我送水。”4個月前,她在現在的地方住下了,每天都會有個環衛阿姨和民警給她送去饅頭,她很感激。
交談間,她多次提起自己太胖,最重時近160斤。她說,剛到鄭州時,她曾在中州大道的劉南崗村發傳單,經人介紹認識了前男友小陸,兩人同居了兩年。
一開始,兩人感情很好。后來,兩人經常因為一些瑣事爭吵,男友埋怨她在家不做事。而她覺得自己并不是懶得做家務,而是太胖了,身體虛弱。后來男友干脆將她趕出了家門。
這兩年來,她一直在鄭州街頭流浪,因為掙錢不多,吃不好,她慢慢瘦了下來。
女孩說一直忘不了前男友,兩天前,她悄悄趕到前男友的工地看他,但前男友一看到她就轉過頭去,裝作不認識她。
家人今天來鄭州接女兒
宗英麗說,她輟學后在家里的燴面館幫忙打雜,“我爸光讓我在燴面館干活,也不給錢,我就想著自己到鄭州掙錢”。
其間,由于身份證丟失,她回家補辦身份證時,父親斥責她無用,也不給她錢,她便再次來到鄭州,流落街頭。
她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哥哥在鄭州打工。“我可想找哥哥,也知道家人的手機,有時不聯系的原因,是怕家人對我斥責。”
“希望有人能給我找份工作,我會好好做事,我想重新開始。”宗英麗說。
昨日下午,鄭州晚報記者按照宗英麗提供的號碼,打通了宗英麗的父親宗留根(音)的電話。
宗留根說,他女兒18歲時,母親去世,精神受到打擊略有失常,但工作和生活還算正常。之后就不知去向,家人一直在找她。
宋留根說,他不知道女兒在鄭州的遭遇,打算今天就來鄭州找女兒。(記者 徐富盈 實習生 趙龍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