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他倆在托舉線纜的地方又見面了。
當時,線纜就是從立交橋上那個地方掉下來的。
托舉哥一
托舉哥二
“左手換右手,右手再換左手。直到雙臂發麻難以抬起……”8月14下午,不少途經京廣快速路北環的車主,記住了兩名站在40℃高溫下為大家高舉線纜保障路面暢通的好心人。
“他們是誰?”“向他們致敬。”昨天,帶著眾多車主及網友的疑問和贊揚聲,鄭州晚報記者根據所獲知的線索,先后見到了兩名“托舉哥”……
8月14日下午,網友“@侯順順acc”拍到的他倆托舉線纜的圖片。
40℃高溫下,民警高舉線纜30分鐘
由于其中一名“托舉哥”身著淡藍色警服,他的身份并不難尋。
當天下午2點17分,網友“@侯順順acc”發出第一條微博后沒多久,許多人就打聽到了他的信息,“他叫買海波,是交巡警五大隊民警。”
高高的個頭,憨憨的笑臉。搭配著一副學生模樣的黑邊眼鏡,寡言少語是買海波給人的第一印象,“渾身上下,都透露著淳樸的感覺。”
“當時,我正在京廣快速路與北環口南200米處處理一起交通事故。”8月14日下午2點鐘左右,買海波不經意間的一個轉身發現,“由北往南的車輛擁堵特別嚴重。”
由于距離較遠,看不出堵車原因。買海波趕緊安排好手頭上的工作,拔腿跑了過去。
“兩根線纜從三層橋上掉了下來懸在半空,離地大約1米高。”望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買海波來不及多想,伸手抓起兩根電線舉過了頭頂。“因為分不清是什么電纜,只好先給隊里打電話匯報情況。”
一輛、兩輛、三輛……看著潮水般的車流開始緩緩向前涌動,站在烈日下頻頻因手酸難耐“交換”著抬起手臂的買海波會心地笑了。
半小時“飛奔”,好心“市民”來到了線纜掉落的源頭
沒過幾分鐘,買海波的舉動引起了橋上一個人的注意,他二話沒說,匆匆跑到了對面路東位置,用同樣的方式舉起了懸在半空中的線纜。
20多分鐘后,接到買海波求助電話的另外一名民警趕到現場。看到“搭檔”有人幫忙,一直托舉著線纜的那個人騰出手來,想實施一個新的“計劃”。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我盡快到橋上,把電線拉上去。”話音未落,那人一溜煙跑向橋頭。他先沿二層立交橋轉了一大圈,然后跑到了三層立交橋的入口。最終等他找到線纜滑落位置的時候,經過近半個小時奔跑的他,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此時,脫落的線纜已被買海波的同事捆在欄桿上。
再次見面,兩名“托舉哥”相互致謝
昨天下午,鄭州晚報記者跟隨買海波又一次來到了京廣快速路立交橋。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剛到當天線纜掉落的位置,買海波就遠遠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沒錯,幫忙舉電線的人就是他!昨天心里還遺憾,沒來得及問他名字。”買海波難掩內心激動,距離很遠,他連喊了三聲:“謝謝。”
與當天不同的是,這位當時穿白色短袖的好心“市民”,換成了一身環衛工作服。見到買海波,他有些不知所措,定了定神兒后,突然情緒激動地一遍遍對著買海波點頭致謝。“那天你最累,最應該感謝你,最應該感謝你……”
這位好心人叫王長生,今年60歲。半年前,他從新密農村來鄭州,在京廣快速路上當清潔工。
“真沒想到,咱倆又見面了。”皮膚黝黑的王長生有些靦腆,聽到有許多網友夸獎他的事情,這個憨厚、質樸的老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又不是啥大事兒,這么多車堵在路上,司機心里肯定都很著急。咱哪能忍心不管?”
有人豎起大拇指,有人送來礦泉水
在兩位“托舉哥”簡短的聊天中,鄭州晚報記者了解到了當天發生的一些細節故事。其中,最讓他們難忘的,是一個個車主從他們身邊經過時所表達的“謝意”。
“有人隔著窗戶說謝謝,也有人對俺倆豎大拇指。還有一位坐在副駕駛上的好心人送了一瓶礦泉水。”
提起礦泉水的事兒,王長生似乎想起了什么,他急忙轉過身去,滿臉感激地看著買海波:“就是,本來是遞給他的水,他硬塞給了我。”
采訪結束之前,鄭州晚報記者通過市交巡警五大隊另外一位民警了解到一條信息:僅僅2012年這一年,買海波就獲得了“鄭州市優秀公務員”、“鄭州市公安局‘四嚴一創’先進個人”、“鄭州市公安局業務能手”等6項榮譽。
不善言辭的王長生在接受采訪時說了句“看見別人有困難,說啥得伸把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他發自內心的那份熱情與善良。
“烈日下的兩個人,都很高大!”網友留在微博評論欄中的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快評
為“文明鄭州”增添一抹亮色
烈日下,高溫令人頭腦發暈。但是為了一條道路的安全通行,交警有義務托起這垂落的電纜,因為這是警徽賦予他的責任,這是民眾賦予他的信任。而民眾伸出援手,加入到支持道路安全的行列當中,則是對交警盡責之舉的最好禮贊。
交警由于處于各類交通事件的最前沿,處于為民眾保證出行安全的第一線,來自一線的壓力常令他們身心俱疲。如何最大限度地眷顧民眾利益,如何更好地贏得民眾擁護,始終是圍繞在他們心頭的一道服務命題。
從此種意義上,警民共托電纜是對該命題所做的現場解答。換言之,只要公職人員能夠不怕辛苦,真正俯下身子為民眾辦事,民眾也會以同樣的熱情報以熱情回饋。類似警民共托電纜的良好互動,不僅能夠助力道路交通等公共問題的解決,還將有利于提升職能部門的執政形象,為“鄭能量”的書寫增添讓人倍感溫暖的一筆,為“文明鄭州”增加一抹亮色。
(記者 常亮)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