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鄭州發布《鄭州市2013—2015年文明交通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將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保險費率掛鉤。
發布
交通違法記錄
與個人信用、保險費率掛鉤
《通知》提到,由鄭州市公安局負責,鄭州市文明辦配合,會同有關部門將公民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保險費率等掛鉤。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警說,政策很好,但是實施起來有難度。比如,機動車駕駛員都有駕駛證,交警可以借此將交通違法記錄輸入電腦,然后通過聯網或其他方式,實現與個人信用、保險費率掛鉤。但非機動車駕駛員與行人交通違法,很難記錄下來,更別提與個人信用、保險費率掛鉤了。
8月8日,花園路與豐產路交叉口,一輛紅色電動車擠進了機動車道。記者計算了一下,不到10分鐘,有15人闖紅燈。
此外,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保險費率掛鉤,涉及多部門,與大部分市民利益相關。可整個《通知》只有一句話做簡單描述,執行起來或有難度。
“接下來,會借鑒外地、外國先進經驗出臺相關政策。”鄭州市交巡警支隊宣傳科賈科長說。
爭議
文明駕駛從宣誓開始
有意義嗎?
《通知》提到,文明交通要進駕校,在駕校教學中要增加文明駕駛方面的內容,嚴格營運駕駛人資格考試。
同時,開展“五個一”活動。所謂“五個一”,即:設立一個文明交通宣傳教育陣地,講好一堂文明交通常識課,每位學員看一次文明交通宣傳片,參與一次交通違法勸導服務,每位新駕駛員參加一次文明駕駛宣誓儀式。
對此,2009年就拿到駕照的李小姐認為,“形式大于實際”。在她看來,所謂文明駕駛,其實是一種風尚,比如在她的家鄉哈爾濱,過紅綠燈路口就很少有人闖紅燈,原因就在于當地人都不闖,所以外來人也不好意思闖紅燈。
鄭州市民莊先生則認為,不管是看宣傳片還是宣誓,都是在思想上給即將上路的新駕駛員劃定禁行區,這比駕駛員駕車上路后,再通過罰款來糾正一些惡習要容易很多,成本也會低很多。
關注
交通設施盡量一次安裝到位
《通知》提到,增設交通安全設施及行人安全島等內容。
鄭州市交巡警支隊科研所工作人員說,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要與道路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用,鄭州一直在沿用之前的好的習慣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例如,鄭開大道開通后,一些必要的交通設施如隔離護欄等沒有安裝到位,缺少隔離設施,以致事故頻發,交警部門針對這些問題也會積極向政府部門建議,盡量將這些交通設施一次安裝到位,避免造成二次浪費,提前科學規劃。
增設行人安全島,也是交警積極倡導的措施。隨著道路的拓寬,有利于路口等紅燈的行人二次過街,交警部門將根據各道路的實際情況,調研建設。年輕人可以一次性過街,但是老弱病殘想要一次性過街存在一定難度。增設行人安全島很有必要。
未來
交通“啄木鳥”,一起“啄”交通害蟲
紅綠燈不亮,交通指示牌過時,也會帶來不少安全隱患。
對此,《通知》提出,2013年發展文明交通的重點工作是建立相應獎勵機制,開展交通設施“啄木鳥行動”。“鼓勵群眾及時發現、反映信號配時不合理、過街設施缺失、標志標線遮擋等問題……”
此外,要開發、設計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課件、教具、書籍等宣傳資料,落實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課時。還要大力宣傳違法使用燈光的安全危害。
鄭州還將加大重型貨車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和管控力度,對持有從業資格證的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每兩年進行不少于24學時的繼續教育,并將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納入考核內容。
此外,軍警車、120急救車等特種車輛也在管理整治范圍。相關部門還將定期對公務車、公職人員私家車(車改后享受財政供給車輛)、公交車、出租車、水泥罐車等車輛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曝光。(記者 宋曉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