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名年輕男子在學院河“野泳”
閱讀提示 | 7月31日夜間至8月1日凌晨,許昌市學院河與前進路交會處,有兩名年輕男子和1名女子在游泳時溺水死亡。河道管理人員說,算上前幾天淹死的一個老漢,今年學院河已淹死了4人。加上去年在學院河及附近東湖淹死的13人,這段水系2年要了17條人命。
現場 事故頻發,仍有人下河“野泳”
學院河是一條人工景觀河,位于許昌市東城區,北起天寶河,南面和許扶運河相接,南北長4.7公里,2004年6月建成通水。水面最寬處約50米,中間水深2米多,水質清澈。
知情人介紹,學院河每年都有人淹死,在建成通水的9年間,這段水系總共淹死了40人。
面對頻發的溺水事故,東城區管委會派出管理人員,加強對學院河的管理,勸阻人們不要下河游泳,然而效果不佳。
8月2日17時許,大河報記者來到學院河與前進路交會處北側,看到河道內有十幾個年輕人在游泳。采訪時,他們始終無一人上岸。對于前段有人淹死一事,游泳者都稱“沒事”。
岸邊樹蔭里,坐著一名河道管理人員。“沒法,管不住。”他搖頭說,嗓子喊啞了,也沒人聽。還沒管哩,游泳的人說,“游泳又不違法,你管得著嗎?”他介紹,傍晚,最多時,游泳的有幾百人,根本管不了。
“游泳的人這么多,總不能一個一個拉住他們。”看著游泳者身邊“水深危險,禁止游泳”的警示牌,這位管理員一臉無奈。
探因 城市水系規劃有缺陷?
學院河為何溺水死亡事故頻發?對此,記者采訪了游泳愛好者張先生。
“學院河不適合游泳。”張先生說,學院河是景觀河,無游泳功能。他解釋,防滲護坡是用水泥砌成的,傾斜度大,沒設置臺階,水長期浸泡后,護坡生長了青苔,踩上去人易滑進河里,且滑入容易出來難。另外,河道中間水深2米多,超過了人的身高,加上是野河,有水流,即便是會游泳的,也容易出危險。
“許昌市城市水系在建設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市民游泳這項功能,這是城市水系規劃中的一個缺陷。”張先生說,如果學院河建設時,在部分河段將河堤做成臺階,水深控制在1.5米以下,專門讓市民來游泳,這樣堵疏結合,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溺水事故的頻發。(記者 杜文育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