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編輯 方毅夫/制圖
環保部發布上半年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毫無懸念”,鄭州入圍“全國十大空氣質量較差城市”名單。
糟糕的天氣,讓鄭州各大醫院的呼吸內科門診量增加。一位網友吐槽:這還是人類生存的環境嗎?
好在,拯救空氣質量,鄭州已開好藥方。
但凈化大氣環境,要通過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減排、區域聯防。有人預測,鄭州空氣質量達標要等上15年。
鄭州本地
網友吐槽
這還是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嗎?
上周六,因為咳嗽,鄭州的關女士起個大早趕到省中醫院一附院。曾經很少咳嗽的她,如今經常來這里報到。
這種場景,對該院肺病科主任醫師周慶偉來說,再熟悉不過,只要一坐診,忙得連上廁所的功夫都沒有。
周慶偉說,今年自己的門診量明顯增多,比去年至少多一成。
而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陳獻亮的感受是,和去年相比,氣管炎、哮喘患者病情復發得越來越頻繁,最高時能比同期多兩成。
伴隨這些變化的,是今年1月份以來,鄭州持續遭遇“十面霾伏”。一位網友吐槽說,今年已經好幾次被鄭州的空氣擊倒——鼻炎、咽炎挨個找上門,剛剛醫生又讓做喉鏡檢查,這還是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嗎?
河南困境
肺癌已成第一大癌,霧霾“功不可沒”
“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上升,肯定與霧霾天氣有關。”陳獻亮說,空氣中的顆粒物反復刺激呼吸道,容易誘發咳嗽等各種疾病。
對此,省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研究員陸建邦則有更多擔憂。
他說,肺癌已經成為河南第一大癌,這里面霧霾“功不可沒”。
他進一步解釋道,霧霾包括數百種大氣顆粒物。其中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它能直接進入并附著在人體上下呼吸道和肺葉中,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長期處于霧霾環境還會誘發肺癌。其他癌癥也會因此更容易被誘發。“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生活很有規律,沒有不良嗜好,可癌癥偏偏找上門。”
專家預測
鄭州空氣質量根本改善,要等上15年
根據規劃,到2015年,鄭州市爭取燃煤量控制在4000萬噸以內,清潔能源利用達到50億立方米,占能源比例達到兩成,而如今只有7%。
這個被控制的燃煤量,是目前西安、太原燃煤量的兩倍。目前燃煤量超越鄭州的,周邊省會城市也只有石家莊(4600多萬噸)。而上半年空氣質量較差十大城市,河北占了7個。
據有關人士介紹,PM2.5的治理注定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工作。
去年9月,環保部召開了《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座談會,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衡量,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嚴峻,要通過多種污染物的協同減排、區域聯防,經過10—20年的努力,空氣質量才能實現根本性的改善。
而如鄭州、石家莊等城市,實現這個目標大概需要15年。
權威發布
鄭州“躋身”全國空氣質量十差城市
昨天,環保部發布今年上半年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鄭州入圍十大空氣質量較差城市(詳見下圖)。
上半年十大“難兄難弟”城市分別是邢臺、石家莊、邯鄲、保定、唐山、濟南、衡水、西安、鄭州和廊坊。
據鄭州市環保局發布的數據,上半年,鄭州城區的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只有47天,達標率剛過25%。其中一季度最慘,達標天數僅有17天。
相關新聞
空氣污染
為何難短期治理?
今年4月15日,鄭州在全國率先出臺了《藍天工程白皮書》。“藥方”已經開出三個半月,為啥還不見效果?
鄭州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表示,鄭州市每年燃煤消耗量3500萬噸,僅排放煙塵就有2萬噸。
此外,鄭州以210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獨占鰲頭”,并且“量大質次”,比例占一成的黃標車,其污染物排放量占到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七成左右。而2000多個大小工地,也不斷為鄭州添塵加灰,并且施工揚塵帶來的影響將持續加劇。
躲糟糕空氣
有人逃離鄭州
不久前,鄭州的謝女士一家要移居香港。但說起這事兒,謝女士一點也不興奮。
“到那邊,生活質量會下降幾個檔次,還沒有一個朋友。”她說,逃離鄭州,僅僅是為了讓孩子能呼吸到清潔的空氣。(記者 鄭筱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