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今年夏糧總產2638億斤,比2012年增產39億斤,實現了創歷史的“十連豐”。其中河南夏糧播種面積8090萬畝,畝產量799.8斤,總產量647.04億斤,比去年增產9.84億斤。
面對豐收的喜訊,一部分公眾也有疑惑:我國的糧食生產為啥能夠打破過去“大小年”的怪圈,取得連年豐收?全年糧食“九連增”、冬小麥“十連豐”的數字有沒有水分?
災害影響大嗎?
今年河南小麥生產先后遭遇春旱、倒春寒、干熱風、強降雨等不利天氣影響,再奪夏糧豐收,實屬不易。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郭天財分析說,“今年小麥取得豐收,從產量要素上看,呈現‘兩增一減’:去年麥播基礎好,平均畝穗數比去年增加;病蟲危害輕,一噴三防等管理措施到位,小麥千粒重比去年持平略增;受長時間干旱及倒春寒影響,小麥穗粒數較去年有所減少。從全省綜合情況分析,單產比去年增加,總產也有所增加?!?/p>
今年河南夏糧生產呈現出“中部南部北部較好、東部西部稍差”的狀況,具體情況為: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的山地、丘陵地區,干旱較為嚴重,小麥減產甚至絕收;平原地區除了商丘、周口、駐馬店部分地區因凍害造成小麥減產,其他地區小麥生產形勢較好。
產量是怎樣得出的?
河南等17個?。▍^、市)的夏糧數據,由國家統計局各調查總隊組織在抽中的400多個國家調查縣(市)開展抽樣調查,得出夏糧產量。
針對今年全省夏糧生產的復雜形勢,省、市、縣級調查隊多次派員深入田間地頭,3113人次開展夏糧產量調查。調查人員在對上千個耕地樣本單位區逐塊踏田預產的基礎上,又在小麥成熟期收取數千個10平方市尺的樣本,對每塊地的樣本采用單獨晾曬、脫粒、稱重、測濕。在掌握大量一線生產信息的基礎上,逐地塊測算、匯總,推算出全省產量數據。
“在全省國家調查縣抽中樣本中,我們對調查點進行了實割實測調查,有55.3%的調查點增產,其平均畝產比上年提高28.65公斤,使全省夏糧總產量增加25.65億斤;有44.7%的調查點減產,其平均畝產比上年下降25.68公斤,使全省夏糧總產量減少17.24億斤。增、減產相抵后,凈增產7.08億斤,加上播種面積增加增產的2.76億斤,共增產9.84億斤?!眹医y計局河南調查總隊農業處負責人說。
糧食安全無憂了嗎?
這幾年,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從2011年開始,我國已經成為小麥、大米和玉米等農產品的凈進口國。2012年我國糧食進口量占總產量的比重已達到14%。
資源約束趨緊的同時,糧食生產又面臨著物化成本與人工成本“雙漲”、種植收益和生產組織化程度“雙低”的局面。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氣象災害和生物災害都進入高風險階段。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著我國的糧食安全。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放松糧食生產。(記者胡心潔譚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