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龍湖,一個少年已經游進了危險的深水區。
提醒家長和學生:暑假來了,請繃緊防溺這根弦!
今年以來,我省已發生多起溺亡事故,一條條生命逝去后,讓一個個家庭變得支離破碎。目前,我省中小學開始陸續放假,暑假是每年溺亡事故的高發季,學校和家庭應攜手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預防事故的發生。
事件
14歲少年溺亡南灣湖
14歲少年小剛(化名),家住信陽市平橋區,正讀初中二年級的他,聽話、乖巧,深受家人疼愛。然而,幾天前,這個如花的生命卻戛然而止,消失在信陽市南灣湖水庫中。
小剛的姥爺余先生告訴記者,6月26日下午,剛剛放假的小剛騎車出去玩,直到晚上也沒回來。27日,家人在附近的南灣湖水庫岸邊找到了小剛的衣服及自行車。上午10點多,小剛被打撈上來,但早已停止呼吸。
據悉,今年,我省已發生多起溺亡事故。1月7日,光山縣4名學生溺亡;3月4日,淮濱縣3名兒童溺亡;5月4日,息縣三中一名孩子溺水死亡;5月5日,息縣白土店中學兩名孩子溺水死亡;5月12日,信陽固始縣沙河鋪鄉七一大橋附近發生4名兒童溺水死亡事件。溺亡事故高發的信陽市,今年1月以來見諸媒體的就有15名兒童溺亡。此外,鄭州、沈丘等多個地方,均有溺亡事件發生。
調查
都知下水危險,為何還有人下?
每到夏季,媒體和學校都會反復教育中小學生注意安全,不少血淋淋的現實也在告訴孩子們安全意識的重要性,但為何年復一年溺亡事故卻從未消除呢?
“天熱下塘游泳是傳統習慣!”信陽市光山縣徐灣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每到夏季,當地村民無論老少都會下河,下河游泳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我省其他臨河村莊或毗鄰大型水庫的村鎮也存在這種習慣。
我省是勞務輸出大省,農村地區有大量的留守兒童和留守少年,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無力監管,孩子結伴“游野泳”的現象經常發生。如5月12日信陽市固始縣沙河鋪鄉4名孩子不幸溺亡,多是留守兒童。
在鄭州,每年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溺亡者也不在少數。半月前,一個不到20歲的青年,在鄭州龍湖游泳時溺亡。
但這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警醒。昨天下午4時,大河報記者來到鄭州龍湖東岸邊一處水域,發現四十多名大人正各自帶領孩子在湖里游泳,孩子最小的有四五歲,部分下水的孩子連救生圈也沒用。
記者又向西岸望去,遠遠看到水里有四五十名游泳者,個別正向湖的中部靠近。“禁止游泳”的提示牌和巡防隊員用擴音器發出的提醒似乎對他們沒有作用。
“前幾天帶孩子去了趟游泳館,但人太多,空間小,孩子嫌玩得不舒服,所以才來這里。”一位市民稱,去游泳館不僅“玩不好”,而且一次要花費七八十元,太貴。
昨天,記者咨詢了鄭州市區6家游泳館,成人票從30元到50元不等,兒童雖可享受優惠,但票價也在20元以上。隨著中小學放假,多家游泳館內已經人滿為患。
討論
水,遠離還是擁抱?
為了防止中小學生溺水,目前不少中小學校提倡學生學習游泳技術,讓孩子們“會水”,以防止溺亡事故。但也有人認為,“淹死的都是會水的”,讓孩子學游泳,反而會給下水游泳的孩子們帶來危險,教孩子“會水”不如教孩子遠離水。
昨日下午,本報在官方微博上對此問題與網友進行互動。多數網友認為,讓孩子遠離水源來杜絕溺水事故是“因噎廢食”。
@悟道體道:這與學習游泳不矛盾,水是大自然中一種美好的存在,應該鼓勵適齡青少年融入水,體會水,駕馭水,在學游泳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科學認知和生活體會!
@翔與Fiona:應該學習一下,也算是未雨綢繆的自救,還能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
專業人士如何看待?“游泳應當是一門必修課!”鄭州市冬泳學會救援隊隊長霍衛東說,根據救援經驗,中小學生溺亡的多是“不會水的”。成人溺亡則多是“會水的”,但因逞能或身體出問題而導致事故發生。他說,在發達國家,游泳課程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中小學生學習游泳不僅可鍛煉身體,還能在發生洪災、落水等意外事故時自救。
(記者 張朝 朱建豪 實習生 王文博 于露 陳曉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