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昨天,大河報記者從洛陽市工商局澗西分局了解到,近期,有不少違法分子打著學校招生的名義,宣傳所謂的“招生計劃”,也有一些考生和家長因輕信虛假招生宣傳被騙錢物。
洛陽市工商部門在巡查時發現,有學校在宣傳中使用夸張的語言和虛假畫面,并借助名人等進行虛假宣傳,同時許諾種種誘人條件騙取學生;還有一些民辦高校在招生廣告中,省略“職業技術”、“民辦”、“聯辦”、“進修”、“專科”等字樣,隱瞞其真實性,誘騙考生和家長。
昨天,記者采訪有關部門,為考生總結出5種招生騙局,供大家鑒別。
騙局1
混淆網絡教育、自考與普通高等教育
網絡教育一般是通過教育部批準的高等學校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網絡遠程教育來實現,學生一般不用到學校上課,只需準時參加統一考試并且合格即可;而自學助考的學生則不需要進行入學考試,只需通過所有的自學考試科目即可。兩者的學歷雖然都是國家承認的,但兩者在學籍、學制和學歷上均與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有較大區別。
騙局2
交錢就可以“低分錄取”
高考分數線公布以后,考生的志愿填報,以及最后的錄取和調劑都是在考生志愿填報系統內實行遠程網上操作,不受人為影響。那些聲稱自己有關系能夠拿到錄取名額,只要交錢就可以“低分錄取”的宣傳,不可信。
記者搜索發現,在往年,也發生過很多以“招生人員”的名義,將考生和家長帶到某些正規高校“考察”一番,騙取考生和家長的信任,考生家長交錢后,到開學時卻以各種借口將學生帶到民辦非學歷學校或自考院校甚至網絡學校學習,以謀取不當利益。
騙局3
謊稱有“內部指標”,“機動計劃”
有自稱某某高校招辦的工作人員稱,自己手上有一些額外的“內部名額”,如果考生家長交納一部分的定金,就可以得到上大學的機會。
事實上,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計劃,在高考之前就已經上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和備案,不能隨意更改,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可以隨時查詢。如果需要增加或者減少招生人數,高校仍需再次向教育主管部門提交申請報告,經批準后才有效。
如果招生人員在宣傳時自稱能弄到“內部指標”或者“機動計劃”,必假無疑。即使到時能夠到學校上課學習,也會因無法注冊電子學籍而成為“黑戶”。
騙局4
以“自主招生”為幌子行騙
近年來,不少有自主招生資質的高校為搶奪優質生源,頻頻向各地的優秀學生伸出“橄欖枝”。因具有自主招生資質的高校一般實力較強,社會知名度高,很受考生和家長信賴。
同時,為了鼓勵學生到農村、野外等一些比較艱苦、偏遠的地區,從事農林礦業等比較艱苦的行業,國家教育部門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在所屬高等學校國家任務招生計劃中,確定適當比例,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一些騙子正是利用考生和家長不熟悉相關政策的心理,偷換概念,誤導家長和考生。
騙局5
以“軍校地方生”名義騙人
軍校地方生,是指一般經由軍校招生并在軍校學習,但沒有軍籍的地方大學生。院校直接向考生收取統一規定的學費、學雜費、書本費、住宿費、軍裝費等有關費用,一般不享受國家財政支助。在就業方面,國家不包分配,學生畢業后可自主選擇職業,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
總政治部曾下發文件,要求各大軍校不再招收傳統意義上的“軍校地方生”,2006年后招收的所謂“軍校地方生”不再能獲得教育部網上可查的普通本科學歷證書,而最多只能獲得軍校內部網可查的文憑,這也就意味著“軍校地方生”不復存在了。如果有人借軍校招地方生的名義進行活動,考生和家長要千萬小心。 (記者 邵洋洋 通訊員 李鳳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