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報以《村支書“假造多人”,冒領糧食補貼近5年》為題,報道了洛陽市伊濱區李村鎮一位村支書袁某編造出根本不存在的村民,冒領國家糧食補貼6.68萬元一事。昨日,記者從李村鎮黨委政府獲悉,涉事支書袁彥斌昨日已被免職,案件將移交伊濱區檢察院處理。
解密:村民去掉中間字去領糧食補貼
“袁合,實際名字叫袁聯合,村委人員把中間的‘聯’字去掉,上報時用袁合這個名字來冒領糧食補貼,因為農村人,大家喊名字時,有時候會去掉中間的字,所以這幾年公示時,也沒收到過舉報。”昨日,負責調查此事的李村鎮副鎮長馬興國說。他介紹說,去年10月份后,陸續接到有村民舉報,李村鎮黨委和政府專門成立了工作組調查此事,12月份時已把主要事實搞清楚,但其中兩個證人在外打工,無法取證。“我們就等到春節,春節時回來了一個,聽村里說最后一個證人今年麥收時會回來,恰好前一段時間這個證人回來了,我們就抓緊時間進行了采集,結果證實舉報屬實。”馬興國說。
李樓鎮負責糧食補貼的財政所白所長說,村委會將可以獲得糧補的名單和耕種畝數匯報后,他們核算一下是否會超過計稅面積,如果不超過總面積證明沒有虛報多報,但由于財政所沒有像公安、銀行的身份識別核實系統,他們只能將名單拿回村委公示,如果公示無異議,他們再上報至縣財政局,然后由信用社系統進行發放。這也是村支書冒領國家糧補近5年才被發現和舉報的原因。
處理:涉案村支書已免職,案件交區檢察院
根據李村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袁彥斌在擔任村支書期間,以承包戶所繳納的土地承包費過低為由,沒有將4個村民組83.5畝經濟地的糧食直補款發放到種糧農戶手中,而是假冒種糧戶,把其中4萬多元款項取出后入村集體收入,目前仍有1萬多元分布在袁合等5個農村信用社一本通賬戶里。
昨日,記者拿到了李村鎮黨委對此事的處理決定,免去袁彥斌擔任的中共李村鎮袁溝村支書書記、委員職務;給予袁彥斌留黨察看一年處分。李村鎮決定接下來2個月內,會把這些冒領的國家糧食補貼款全部追回,發到該發的村民手里。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位村支書除了冒領國家糧補問題外,還存在村村通建設、遷墳等其他11項經濟問題,而僅冒領糧補一事已涉嫌刑事犯罪,下一步該案件將移交至伊濱區檢察院處理。(記者 王新昌 曹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