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里兩位老人正在侍弄“菜園”
鄭州東文雅小區居民,將樓下公共綠地“開發”成私家菜園。小區物業勸阻不成,下發通知稱,業主如果自己不清理,物業要在本月底進行統一清除。這一通知引發業主爭議。小區物業做法是否妥當?小區公共綠地被侵占誰來監管?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圍欄開壟] 小區公共綠地變私家菜園
6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經三路與晨旭路交叉口東文雅小區。一進東門,就看到左右兩邊綠地與菜地交叉分布,菜地里種的有豆角、生菜等時令蔬菜。
該小區圈地種菜現象比較普遍,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竟然有21處“菜園子”。
小區18號樓西邊,兩位老人在給豆角澆水。老人說,他們在這里種地已經有兩三年了,“種菜不為賺錢,就圖個消遣”。老人說,這個小區是個老小區,你只要用籬笆圈一塊綠地,然后種上菜,約定俗成這就是你家的菜地了。
[褒貶不一] 是“變廢為寶”還是“破壞綠化”?
對于小區內興起的種菜風,業主們褒貶不一。7號樓業主李阿姨說,種菜的幾乎都是小區里的老人,以前小區綠地缺乏養護,光禿禿的,現在老人們種上菜,反倒整齊不少。還有居民說,種上菜后,鄰里之間相互送個青菜什么的,鄰里關系和諧不少。
不過,反對的聲音也不小。9號樓業主陳先生說,綠地按說是大家的共同財產,不能隨隨便便被私人占用。“綠化帶被分成一塊一塊的菜園子,影響小區整體形象。”還有業主說:“一開始有人種菜,物業就應該介入干涉。正是因為物業不作為,才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圈地。”
[力不從心] 沒有執法權的物業欲“強行清理”遭質疑
其實,物業并非沒有行動。昨天上午,記者在小區公告欄看到,東文雅小區物業處已經發通知稱,為了小區的環境衛生,物業公司將對小區菜地進行清理。通知還稱,業主如果自己不清理,“物業將在本月底進行統一清除”。
在小區里有菜地的業主冉女士對于這一“通知”表示強烈質疑。她說,物業公司有執法權嗎?在業主委員會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憑什么對小區菜地進行“統一清除”?
昨天上午9點多,記者來到東文雅小區物業處,負責人吳女士說,對于小區內業主私自種菜行為,物業是不允許的,但屢禁不止。無奈,物業只能發出通知,要求業主自行拔除。針對居民冉女士的質疑,吳女士表示,物業的確沒有執法權,不能對業主進行處罰,也不能強制清理。
[刨根問底] 小區菜園子成頑疾誰之過?
昨天下午,鄭州市園林綠化行政執法監察隊一中隊隊長張學政受訪時說,一般來說,小區綠地由物業公司自行管理,但物業并沒有執法權,發現公共綠地改成私人菜地,只能夠教育、勸導。依據《鄭州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園林綠化行政執法監察隊對此有執法權,可以對“拆除綠籬、花壇、草坪的,責令限期恢復,并處以每平方米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張學政說:“由于小區一般是封閉式管理,我們為避免和老百姓發生矛盾,一般是讓物業去和業主協調、溝通。”據了解,園林綠化行政執法監察隊尚沒有對將公共綠地改私人菜園的業主進行過處罰。
河南仟問律師事務所主任羅新建說,根據《物權法》,小區綠地歸所有業主所有。個別業主把綠地變成菜園,侵犯了小區公共利益。小區業主可以聯合起來,通過法律訴訟來維護自身權益。不過,小區居民冉女士說,通過法律程序費時費力,再說大家都是鄰居,誰也不想把關系搞得太僵。 (記者 王磊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