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專心致志幫孩子填寫名校報名表
今年鄭州民辦中學試水“統一報名,統一錄取”,西區一家熱點民辦中學的報名點,報名資料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趙卓/圖
“拼爹,拼錢,拼命”,網民如此概括為了讓孩子讀好書、上好學而進行的拼搶,可謂入木三分。
這種勞民傷財的“名校搶位戰”背后,這種舉全家之力節衣縮食供養子女上名校的生活模式背后,是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所產生的“中國式糾結”。
破解之道何在?
家長故事
擇校,從幼兒園開始
看房、賣房、買房、等待、裝修……折騰了兩年之后,鄭州市民趙女士終于搬家了,從農業路西段搬到了鄭東新區農業南路。這樣,她的兒子將來就能在新家門口一所不錯的小學就讀了。“按照原來住的地方劃片,孩子只能去一所不是很好的普通小學,而且離家也有點遠,接送不方便。”趙女士說,雖然小學的學習內容并不深,但好的老師、同學和校風,對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受用一生的,無論如何不能馬虎。
這已經不是趙女士第一次為兒子上學的事“未雨綢繆”了。幾年前她的父母從老家來鄭州定居,房子就買在她建議的小區。交房入住后,趙女士的兒子順理成章進了該小區配套的河南省實驗幼兒園。
這也不會是趙女士最后一次為兒子上學的事“未雨綢繆”?!肮艜r候孟母三遷,我這才剛開始,還有‘兩遷’呢。”趙女士說,為了讓兒子上好學校,她已經做好了各種“折騰”的準備,盡管他今年只有6歲。
現象
擠名校,從國內到國外
從幼兒園到高中,孩子的每一次升學,都像在經歷一場殘酷的戰爭。為了擠進名校,像趙女士這樣費盡心思的家長,用“數不勝數”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現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招生季,鄭州一家知名教育論壇曾就“面對2013小升初,你是選擇劃片還是自主擇校”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0.42%的家長愿意等待劃片,希望自主擇校的家長比例高達86.81%。
6月14日~18日,鄭州市區民辦初中統一接受報名。家長心目中的“名校”報名點,第一天就出現了“爆棚”情況——據媒體報道,鄭州興華中學僅一個小時就有1200名學生報名,原本計劃招生500人的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截至14日上午11時,10個報名臺的登記人數都超過了100人。
網友“穿行四季”今年也帶著孩子加入了擇校大軍。他說,現在民辦學校普遍比公辦的好,孩子成績不錯,當然要上好一點的中學。而網友“小豬版納”和“秋風2000”選擇擇校的原因,則是“劃片的學校太不好了”。有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鄭州市4萬多名小學畢業生中,將有3萬多人報名民辦初中。其中大部分考生,都想搏一搏、上名校,為將來就讀好高中、好大學做準備。
在這些家長爭搶有限名校資源的同時,還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另辟蹊徑”,早早把目光瞄向了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近幾年,鄭州的國際班越來越火,不少想讓孩子接受國際高端教育的家長,正通過“國際班”為孩子尋求著出國讀大學的道路。
據2012年不完全統計,鄭州有近20家學校開辦了不低于30個國際班。中美、中澳、中加、中英……還有一些小語種國際班,都辦得紅紅火火。有媒體報道,對國內教育質量的擔憂,是很多家長和學生選擇國際班的現實理由。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聯合麥可思對有出國意向的高中生進行了調查,67%的受調查者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為留學理由,排在首位。
原因
好學校供不應求
年復一年,一波又一波的家長為孩子的上學問題煎熬著。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原本應該順理成章的入學變得如此糾結?
家長姜先生說,選擇擇校的關鍵原因,在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白黾议L的,如果自己孩子劃片的學校很一般,學習又不錯,當然想擇校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如果沒有什么重點、非重點或者民辦名校,所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平均化,在哪兒上學都一樣,哪個家長不想讓孩子上學離家近一點呢?”
市民皮女士認為,家長擇校不擇校,教育部門的態度最重要?!叭绻麑W校之間生源差距不大,每個學校都有好老師和一般老師,孩子在哪兒上學都能成為好學生,那么擇不擇校都一樣了?!?/p>
教育資源分配不平均,既有不同地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不平均,也有同一地區校際之間的教育資源不平均。每年一到招生季,總有不少外地家長想盡辦法,托關系、走門路、泡網站、跑學校,打聽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到鄭州上學、怎么才能到鄭州上學。如此一來,原本就緊張的優質教育資源,就顯得更加供不應求。即使在鄭州市區,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之間也存在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方面的差距,也是不爭的事實。
鄭州教育學會學習心理研究會咨詢師王海勇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生源大戰實際上就是教育的悲哀。他介紹,在發達國家,私立學校和公辦學校在基本辦學條件方面差別不大,家長們擇校是選擇辦學特色,而非質量;但在中國,擇的學校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希望是一流的。
一句話:都想讓孩子上好學校,但是好學校太少了,這就是擇校的根源。
對策
均衡分配教育資源
在今年的兩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坦言:“為什么擇校?就是因為不均衡。”
既然如此,解決擇校問題的關鍵,就是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耙恍┖脤W校如果一直享有生源掐尖、師資優勢和資金優勢,擇校問題將一直無法解決。”一位教育界人士曾表示。
袁貴仁曾經指出,解決擇校問題,需要做好幾項工作: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造薄弱學校;均衡配置校舍、圖書、儀器等辦學資源,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實現區域內公辦學校教師校長合理流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實施學區化管理,鼓勵集團化辦學;辦好一批優質民辦學校,滿足家長和學生的多樣性需求;規范辦學行為,落實好免費就近入學政策,從根本上取消以奧數或者別的競賽作為入學條件。
國內一些地方也做出了有益嘗試。據報道,安徽銅陵、山西晉中等城市,通過教師輪崗等措施,讓相對弱勢的學校也有了提升空間,學生和家長避免了擇校之苦。
將于今年9月1日實施的《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簡稱《辦法》),也在努力為擇校熱“降溫”。《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改善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應當組織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校長、教師的合理流動,均衡配備本行政區域內學校教師資源,在教師配備、培訓等方面向農村學校和其他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傾斜。
此外,關于如何緩解擇校問題,鄭州市教育局也給出了“時間表”:到2015年底,鄭州市城區內普通高中全部達到或超過市級以上示范性高中的標準,70%以上的高中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初中和小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將在85%以上。(記者 王惠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