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余超 實習生 李光遠)6月15日下午2時左右,在光山縣南向店五岳水庫排水區,為打撈掉落水中的鞋子,兩名孩子雙雙溺亡。同一天,潢川縣老城區薛莊沙河里,三名洗澡的孩子溺水,僅有一人被救出,直到當天下午六時左右,另外兩名上中學的孩子的尸體才被打撈上來。
接連不斷的悲劇
6月15日那天,正好是星期六。下午2時左右,十幾個平均年齡在13歲左右的孩子,來到南向店五岳水庫排水區戲水。當時水庫正在開閘放水,排水區水流湍急,一名孩子在水邊玩耍時,鞋子不慎掉落水里沖走,他追上去打撈,不慎滑落入水,另外一名前去幫忙的孩子,也失足落水,兩個孩子迅速被湍急的河水帶走。
岸邊一群玩伴慌亂中大聲呼救,有幾個跑到附近的管理局,向里面的工作人員進行求救。隨后趕到的南向店派出所民警、光山縣消防人員以及附近的群眾,紛紛加入到救援隊伍中。
直到兩個多小時后,兩個孩子的尸體才被打撈出來。“孩子變形都不成樣子了,看著讓人心疼死。”一名學生家長說。據介紹,這兩個孩子全部就讀于南向店鄉中心小學的六年級。
同一天下午,在潢川縣老城區,三個學生相約去薛莊沙河里洗澡,進入河里后,三人全部溺水。旁邊一名釣魚者聽到呼救聲,迅速前去營救。當他救出最小的一個孩子,再去救其他兩個孩子時,水面上已見不到任何掙扎的跡象。直到當天下午6時左右,兩個孩子的尸體才被救援人員用大網打撈出來。
“那里原來撈過沙子,河底高低不平,到處都是漩渦,離住家戶比較遠,小孩子到這里游泳,很容易出事兒。”附近一名村民說,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中,平時學習成績都不錯。“出了這攤子事兒,可惜了倆孩子。”
莫讓水鄉變水殤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信陽頻發的溺亡,讓農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的警鐘再次敲響。1月7日,光山縣4名學生溺亡;3月4日,淮濱縣3名兒童溺亡;5月4日,息縣三中一名孩子溺水死亡;5月5日,息縣白土店中學兩名孩子溺水死亡;5月14日,固始縣沙河鋪鄉4名學生溺亡。
“每天放學之前,我們都會對學生三令五申,不要結伴去河里游泳,不要在沒有家長看護的情況下游泳,不要在上下學路上游泳,但悲劇依然在發生。”光山縣南向店鄉中心校的一名班主任說,信陽是勞務輸出大市,留守兒童眾多,老師也不可能接送每一個孩子,更不能期望像城市一樣,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接送。“上下學路上最容易出事。”
暑假即將到來,對于河流湖泊眾多的信陽來說,農村孩子的安全問題,尤其是防止溺亡事件的發生,一直是懸在鄉鎮教師頭上的一把劍。“不知道哪一天,悲劇就會發生。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關心、關懷這些孩子,不要讓美麗的水鄉成為我們沉重的水殤。”
■ 記者手記
留守兒童安全事故為何頻發?
據《2011中國兒童福利政策報告》,在2008年年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已有5800萬人,留守兒童的總量超過全部兒童總數的20%。無數留守兒童的父母,面臨一個尷尬的事實:他們外出務工是為給孩子更好的未來,卻不可避免地讓孩子獨自面對充滿危險的世界。
孩子生性好玩,身邊又缺乏父母管束,涉水嬉戲難以避免。試想,如果有規范的娛樂設施,孩子們會迷戀危險的河流湖泊嗎?如果是城市的孩子,會為搶救一雙鞋冒生命危險嗎?
希望農村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能夠不斷完善,各級政府能夠切實為留守兒童提供看護、醫療、教育等“雪中送炭”的服務,唯此,留守兒童狀況才會逐漸好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