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工作人員將帆布蓋在“佛像”頭像上
6月7日,龍華歡樂園“佛像”頭部已經被取下
偃師龍華歡樂園創始人,因為照其頭像建造的“大背頭彌勒佛像”而引發輿論關注。創始人肖像為何建成“佛像”模樣?背后有什么故事?為何“佛像”梳著大背頭?是企業炒作,還是另有隱情?
6月8日,龍華歡樂園創始人辛朝武接受了河南商報記者獨家采訪。
說法
不為炒作,為打造風景線
“大背頭彌勒佛像”位于偃師市高龍鎮高崖村,緊鄰偃洛快速通道。距此2公里是同屬高龍鎮的高龍村,佛像原型龍華歡樂園創始人辛朝武的家就在高龍村。
6月8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見到了現年70歲的辛朝武。他身著白襯衣,沒有打領帶,褲腿上沾滿泥土,腳上穿一雙運動鞋,皮膚黝黑,像是一名務農歸來的老漢,而非企業老總。
他說,“佛像”是他的雕像,是為了打造一道風景線,并非刻意炒作。“建造之初沒有考慮到會引起這么大關注,如果為了炒作,不會花費上百萬建造雕像,我們的錢是辦企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不是暴發戶。”
大背頭雕像為何選擇佛身,而不是正常人物雕像?
龍華歡樂園的一位賈總認為,一是企業創始人想自娛一下,是一種幽默。二是老一輩人有佛教信仰。
辛朝武稱,自己信佛,在浙江等地見到過諸多大佛,覺得很氣派,所以建造雕塑時,吸納了佛像元素。
在高龍村,不少村民家供奉有佛像、觀音,村里還有一處基督教教堂。有村民說,洛陽佛教文化比較盛行,老一輩人信仰佛教很正常。
給后人留個紀念
高龍村六隊村民辛嚴民與辛朝武同屬一個村民隊,他管辛朝武叫哥,“村里每家每戶的門面是不是可氣派、可漂亮?盡管院里不怎么樣,可大家更在乎門面,門面建好了,有面子,建佛像是一個道理。”
他個人能理解建佛像,“人家白手起家很不容易,雖然現在有錢了,可人家沒啥架子,逢年過節,還給村里人送面、送油、送錢,建個塑像沒啥不好。”
對于面子一說,辛朝武沒有否認。而網上對歡樂園以及他個人的言論,辛朝武則顯得很平淡,“畢竟干了一輩子,給后人留個紀念”。
龍華歡樂園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建造雕像就像飯店里有一道特色菜一樣,能提高企業知名度。
“大背頭”源于曾經的發型
“大背頭彌勒佛像”上的大背頭也是網友議論的焦點。
龍華歡樂園相關負責人透露,這是按照辛朝武以前的發型建造。由于這個“大背頭”引發的爭議,洛陽和偃師相關政府官員每天都在敦促歡樂園對雕塑進行整改。
6月1日,雕塑的頭像被取下后安置在一座平臺上,龍華歡樂園相關人士稱,將在平臺上刻上創始人的生平簡介,以免再次產生誤會。
辛朝武稱,他以前的發型就是那樣,“現在70歲了,頭發掉了,顯得與以前的模樣有些不相符。”
印象
每年都給學校捐錢
“大背頭彌勒佛像”將辛朝武推到了風口浪尖,甚至有網友指責其為奸商。辛朝武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在村民中的口碑如何?
6月7日中午,提起辛朝武,高龍村村民李志偉點點頭,“人很好。”
李志偉以前在辛朝武辦的廠里工作多年,他覺得,辛朝武白手起家能達到現在的程度,很不容易。這種不易主要體現在堅持上。
李志偉記得,賺到錢的辛朝武從1993年開始,給村里困難戶送米面油,還資助了兩名大學生。2001年至今,高龍一中每年都能收到辛朝武的捐款。
辛嚴民說,那時跟辛朝武同隊的或關系不錯的,有困難不是找政府,而是找辛朝武,他大多都能給別人幫助。當地不少村民認為,辛朝武比較有眼光。“畢竟企業還是在村里,有錢后,給鄉親們多辦點實事,有個啥事大家也會幫著他,企業也能長久發展。”
賣掉房子搬進廠里住
一位曾在高龍村村委會任職的村民說,辛朝武之所以能資助別人,與他較早創辦企業的經歷有很大關系。上世紀60年代,高龍村主產棉花、玉米、小麥、豆類,當時村里辦了第一家加工廠,辛朝武任廠長。“70年代,他是村黨支部委員,主要負責村辦副業,他承包經營過印刷廠、耐火材料廠,都是給村里干,到了1990年后,他開始跟別人合伙辦廠。”
在村民李大爺眼里,“朝武是個干實事的人。”1990年后,辛朝武貸款辦了耐火材料廠,由于有辦廠經驗,很快便開始盈利。之后10年,辛朝武的生意越做越大,至今已經辦了5個廠。10年前,為了方便管理廠子,他賣掉房子,舉家搬到廠里住。
在村民的指引下,河南商報記者在高龍村找到了辛朝武以前的老房子。如今房屋的主人介紹,他和辛朝武是鄰居,當年因自家房子破舊,想買辛朝武的房子,沒想到對方真把房子賣給了他。
雖讓位兒孫,仍事必躬親
2002年,辛朝武宣布退休。如今,偃師市龍華歡樂園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辛玄宗,他是辛朝武的孫子。
“退休也沒閑著。”住在辛朝武的耐火材料廠附近的村民老李說,現在還經常能見到辛朝武在各個廠之間來回轉悠。
辛嚴民說,退休后,建廠、進貨、買材料這些瑣事仍是辛朝武一手把關。
龍華歡樂園的一位售票員說,前年建園時,她總是見一個老頭子搬個板凳坐在日頭地里監工,曬得可黑,后來才知道是企業創始人辛朝武。
辛朝武認為,現在競爭激烈,白手起家創辦起來的廠容不得半點閃失,雖然讓兒孫管理,但為了企業更好發展,仍事必躬親。
觀點
企業家應多考慮社會責任
對于這場“大背頭彌勒佛像”引發的輿論風波,鄭州輕工業學院教授陳江風認為,無論當事公司和當事人如何解釋,雕像的出爐掩蓋不了當事方對名聲、地位和影響的考慮。企業家應多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而非個人主義。
也有專家認為,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很淳樸的東西正在漸漸退出舞臺,而這些東西恰恰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所以雕塑作品應該更多地表達這些善良淳樸的東西。
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看來,人活一世,想留名無可厚非,但要考慮到公眾的感受。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時間表
4月25日
河南洛陽偃師龍華歡樂園新建的一尊“佛像”,因貌似留著大背頭的彌勒佛,引發熱議。
4月26日
龍華歡樂園有限公司發表聲明稱,對公共文化產生的不良影響,表示誠摯的歉意。
6月5日
“大背頭彌勒佛像”原型現身,是一位姓辛的70歲老人,他是當地一家民營企業的創始人。(記者 李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