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燕歸巢
燕語呢喃
前一撥小精靈上了央視,這一撥又忙到有愛的大鄭州筑巢。
從東到西,那撥燕子還在這撥燕子又來
只緣它們安家在有愛的大鄭州
畫外音
5月20日,本報一篇《鄭州新鄭一工地上有數萬只燕子筑巢 將面臨強拆》的報道,引發網友關注,工地隨后停工。5月26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新聞:“愛心工地”讓燕子安心繁育,對鄭州一工地為保護燕子窩推遲工期一事進行了報道。此事引發全國網友熱議,紛紛盛贊,鄭州果然是座大愛之城。這不,有愛的鄭州,又引來了一群名叫“崖沙燕”的小精靈,看守工地的老人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成了它們的“守護神”,讓它們在這兒安心安家;施工項目負責人也表示,待秋分時節,這些崖沙燕繁衍生息完畢離開,再對臨時通道實施挖掘。
記者“探班”
或俯沖、或盤旋、或振翅飛天,崖沙燕們的樂活生活,給崔玉臣老人苦寂的工地工作,帶去陣陣生命律動。昨天,在鄭州市中原區段莊村東側,萬余只崖沙燕筑穴繁衍,晨暮翔集,甚為壯觀。
它們的巢穴,修筑在南水北調工程主干線上,那是一條尚未挖掘的臨時通道,供人進出段莊村。這條臨時通道寬約10米,地面與底部垂直落差至少20米,其北側橫跨南水北調工程的橋梁,正在修筑中;南側形成的橫截面,陡峭如山峰,巖沙土質吸引了崖沙燕們筑穴安家。
65歲的崔玉臣,從今春開始,看守南水北調施工場地。崖沙燕們,筑穴陡峭“山峰”頂端,老崔“山峰”腳下守護施工現場。沒有了機器轟鳴,崖沙燕快意翱翔,與它們近在咫尺的老崔,則當起了“保護神”。“每天早晨和傍晚,燕子們傾巢出動,黑壓壓一片。”老崔說,日子久了,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觀看,而這些“觀眾”中,有不少年幼的孩子,他們好奇地攀爬到燕子窩口,想掏窩看個究竟。“遇到這種時候,我就吆喝著阻止!”老人說,從四五月份開始,燕子們陸續飛來筑穴安家,與他為鄰。這讓他覺得空曠、安靜的工地,增添了幾分生命氣息。據老人介紹,施工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確保工程總體進度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到秋分時節,這些崖沙燕繁衍生息完畢,遷徙離開這片故園,再對臨時通道實施挖掘。
“看著小精靈們自由飛翔、安家,我們有責任給它們提供一方樂土。”郭廠村的村民劉先生說。
鏈接
“百度百科”顯示,崖沙燕又名灰沙燕,是燕科燕屬的一種鳥類,體長約13厘米。它們與家燕不同,喜歡在松軟、陡峭的崖壁上做窩。它們產卵需要5天,孵化10多天,半個月育雛。一個月后,幼鳥即可離穴飛翔。
(記者 郭致遠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