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書院街上郭家四合院的保護選用哪種方案成了市民關心的話題。昨日,鄭州市管城區委宣傳部向媒體通報稱,將遷移異地保護。
昨日上午,針對郭家四合院采取何種方式保護的專家論證會在管城區文物部門召開。
管城區文物局相關負責人稱,專家在考察四合院后認為,“從古建筑保護的技術層面上講,平移四合院不合適”。
“將采取就近遷建的方法。”該負責人說,把屬于保護范圍內的古建筑一磚一瓦做標記,結構測量后拆解,再按原房屋結構、原工藝、原四合院布局就近復建。
據她介紹,根據實地考察,郭家四合院屬于保護范圍內的建筑只有7間房屋以及一個門樓,其余建筑不在保護范圍內。對于不在保護范圍內的建筑,政府將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拆除,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合理補償。
鄭州市管城區委宣傳部在給記者的新聞通稿中提到,“軌道交通2號線是民生工程,按照既利于城市建設又利于文物保護的‘兩利’方針,管城區文物部門要求施工單位拿出方案,進行遷移異地保護”。
對此,鄭州軌道交通公司相關人士稱,還沒有接到相關通知。他們認為,文物保護與地鐵施工不在一個技術層面,到底采取哪種方案,雙方還需要溝通。
鏈接
黃河博物館的平移
黃河博物館成立于1955年,占地7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江河博物館之一,也是我國唯一一座以黃河為主題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
原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紫荊山公園西端的黃河博物館,由于受鄭州市地鐵線路的影響,從2012年5月18日起進行主樓平移,在歷經7個多月4個階段的平移后,于2012年12月24日平移到位正式“入住”新址。
此次平移線路總長度為101.7米,耗資約200萬元人民幣,加上后期的復建,預計耗資500萬元人民幣。
然而,由于花費巨大和建筑上的“裂痕”,這項耗資數百萬的工程也曾引發不小的爭議。有專家表示,“文化的傳承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記者 李政)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