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最近,為了讓人人都能認出來公車,濟源市給公車統一貼上標識,要敞開接受監督。
其實,8年前河南就有地方這么做,持續兩年后停止。這個“重提”的辦法有新的生機嗎?鄭州未來有可能推廣嗎?
受到好評的“公車標識”
眼下,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漸漸深入人心。很多地方有了類似“假期封存公車”的種種舉措。
自今年5月16日起,濟源市為方便社會監督公車私用,對全市下屬單位公務用車張貼“公車標識”。這一舉動并非濟源市突發奇想。負責公布并具體實施公車粘貼統一標識的,是濟源市紀委廉自辦(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辦公室)。據廉自辦主任胡愛國說,省里今年工作的部署中有此內容,省紀委也對此有所要求、指示,當地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
5月21日,濟源市紀委方面表示,全市除去因公外出尚未歸者,各鎮(街道)、市委各部委、市直機關各單位、高等院校、各人民團體等111個單位的1259輛公車,已經全部在前玻璃處貼上了紅色的標識。網上的評論認為,這在河南省,是杜絕公車私用由“內部管理監督”邁向“接受外部監督”的重要一步。
此舉在河南并非首創
早在2005年,焦作孟州市稱“全國率先”對所屬單位的400多輛公車統一貼上了標簽。消息一出,成都、太原、等地也有了類似舉動。
不過,該舉措搞了兩年后便停了下來。孟州市紀委廉自辦工作人員稱,當時當地公車在私用、交通違章等方面已經很少出現,證明公車貼標簽已經“有了很好的成效”,就終止了此項舉措。
然而,河南商報記者詢問孟州當地人士后,一些人的回答是“不太了解本地公車的監督情況”,“公車私用的情況一直都是那樣”,或者沒怎么聽過公車粘貼標簽。
關于這次“公車標識”的落實,濟源市紀委常委張彥偉曾說,對拒絕粘貼、故意遮蓋、擅自撕毀標識以及被群眾舉報公車私用的單位和人員,一經查實,將嚴肅追責,并予以全市通報和曝光。但并未同時公布“嚴肅追責”的相關細節。在采訪過程中,濟源市委、市紀委的幾名采訪對象數次強調,此次給公車統一粘貼標識并非作秀,也不是走形式。
這是一次從內到外的監督轉變
在公車統一貼標識接受“外部監督”之前,濟源的公車監督管理更傾向于“內部管理”。
例如,4月下旬,與外地一樣,濟源市發出了“五一”假期公車封存的通知,違者一經查實,面臨的是“曝光和追究紀律責任”。最終,紀委對假期違規的7輛公車的處理決定是“所在單位黨組(黨委)要作出書面檢查,對當事人提出處理意見”等。
而民革中央曾有一篇題為“如何破解公車改革之困局”的文章,其中提到“我國公車泛濫的原因之一,就是從來沒有人因為違規使用公車而受到嚴厲懲罰。”
“公車統一粘貼標識的舉動,就是要去從內部管理走向接受外部的監督,由群眾舉報去約束公車私用的特權。”濟源市紀委廉自辦主任胡愛國這樣說。
“公車標識”實施后,在對違規者的處理上,濟源市紀委的措施是對當事人誡勉談話,并對所在單位追責,在通報、曝光之后,收回違規使用公車的成本,“加大當事人違紀的成本”。同時,他們有一個許多地方慣用的辦法,就是對違紀者所在單位的某種考核資格進行扣分或取消。
關于如何懲處違規使用公車者也正在制定細則,比如查實兩次就通報、作出檢查,查實三次就對“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評比扣分,并沒收公車。據稱,有領導示意“這個(懲處)必須得跟上去”,因為大家都在等待、觀望。
推廣也許并不遙遠
濟源為公車貼標舉動一出,在媒體和網站的評論中,有不少“為自亮家底的勇氣叫好”和“邁出改善、接受監督關鍵一步”等叫好聲。
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魯照旺看來,如果讓群眾普遍參與監督公車,需要能輕易辨識出公車來,并有暢通的舉報渠道。
同時,公眾還有兩個猜想:一是此舉將來是否會在全省推廣開來;二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河南將實行新一輪的公車改革。
濟源市委工作人員先前稱,濟源城市小,諸如公車貼標等舉措“動作快、成效也快”,省里可能是在搞試點,情況好的話就推廣。
5月23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與濟源市紀委聯系時,工作人員透露,省紀委剛剛到濟源開始對公車統一粘貼標識進行調研,“準備在省直機關、地市進行推廣”。而下一步,將會涉及公車改革。他說,下半年就可能出臺一個意見稿,爭取經領導同意后實施車改。
另外,濟源市紀委這兩天已接到兩起舉報。一起正在核實,另一起則已核實所舉報車輛并非公車,只是因為那些車輛在車窗貼了紅色囍字,被誤認為公車。
他山之石
廣東珠三角、遼陽弓長嶺區:公車全部收回,公務人員按照行政級別給予補貼。
昆明:黨政機關的所有公車全部停用,或上繳至各區組建的機關公務交通服務車隊,或拍賣收回部分財政經費。
南非:公車得自己支付1/3車款,對公務員配車的審批相當繁復嚴格。
德國:將上下班視為因私用車,要按公里數交費。德國規定,只有總統、總理、副總理及各部部長、國務秘書和聯邦直屬機構負責人才可以配備專車。
(記者 李江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