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中州大道立交今起拆除 新立交年底竣工
首席編輯 方毅夫/制圖
從今天起,建于2000年前后的鄭州市北環中州大道立交進入拆除階段,以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全新的互通式立交。
拆除工作分兩期,28日開始的第一期是拆除立交橋中州大道以東部分;第二期是拆除中州大道以西部分,預計在20多天后進行。
服役才13年左右即拆除,有業內專家直指該立交橋規劃之初就有缺陷。
我們的城市規劃,眼光何時能放得更長遠些?
問題
老橋規劃有缺陷 當時看都不夠完善
鄭州市一位資深市政專家稱,北環中州大道立交是在2000年前后修建的,當時在討論規劃方案時,大家都建議將該橋修建為互通式立交橋。因橋東側當時并沒有鄭東新區,規劃局一位負責人就建議將橋修建成現在“喇叭形”的立交橋。
他說,當時橋修建完成后,確實解決了西向北、南向西的交通問題,“也算是為鄭州交通解決了很多困難,但解決不了向東的問題,就當時看都不夠完善。”
該專家稱,在2006年前后,有關部門就曾經搞過一個方案,解決經過該橋向東通行的問題,“當時設計的方案為不拆原來的橋,直接向東再建一個橋就行。設計稿已完成,但之后沒有實施。”
聲音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如此城市規劃何時休
這位專家說,在之前的城市規劃中,大多是遇到一個有問題的路口就解決一個路口。
這樣的城市規劃是典型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缺乏長遠眼光。
現在之所以要拆舊橋建新橋,就是為了解決該路口四個方向的通行問題。如果當初規劃能考慮到這一點,或許眼下不至于如此。
深圳王牌城市研究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官同君說,目前,整個中國城市為扁平的“攤大餅”式的發展,哪里有發展需要就發展哪里,沒能從整個城市規劃和戰略上綜合考慮。
他建議,政府部門應該把城市定位研究和城市規劃統籌起來,目前市政設施因城市框架的拉大所引出的“先天性設計缺陷”,才有可能從技術上規避。
新橋將是這個模樣
新橋架構
全互通式立交(正被拆除的為半互通式立交)
南北向
南北橋長1.92公里,南起晨旭路,北到21世紀社區東門
通行效果:中州大道高架(從東風路立交橋到連霍高速段)
東西向
東西橋長1.46公里,西起黃家庵路,東到龍湖外環路
通行效果:西接北環,向東延伸連通鄭東新區
總造價
約11億元
竣工時間
預計今年年底
相關鏈接
A
建了拆、拆了建
武漢教訓鄭州要避免
規劃短視,建了拆、拆了建的做法,并不是鄭州獨有。
在這方面,武漢市的一些市政建設教訓,尤其值得鄭州汲取。
今年5月18日,武漢漢陽的沌陽高架橋被爆破拆除。
這個于1997年竣工通車的武漢市重點工程,也才存活了16年時間。
當地給出的拆除理由是:沌陽高架橋按早期標準建設,橋梁偏窄以及荷載等級偏低,目前已難以滿足交通需求。
武漢開發區介紹,沌陽高架橋當年為最大限度節約資金,導致橋面寬度設計指標較低,橋中間無法設隔離欄。
B
繞進去、出不來
金水立交很“迷人”
“求行路達人指點!金水路中州大道立交太難走了,求走法!”百度鄭州貼吧里,一名網友發出求助帖。
這名網友稱:“每次騎電動車到那里就迷路。比如從金水東路前往金水西路,鉆著洞我就走到中州大道上了。從金水西路走向金水東路,也是一樣!”
最后,這位網友發出請求:“求行路達人指點,最好能附上地圖。”
網友“劉老老宅”也深有同感:“不敢從立交橋下過,每個大立交橋的洞對我都是一種考驗。”
被鄭州市民稱為“迷宮”一樣的路口,還有黃河路立交處。
(記者 宗雷/文 鄧萬里/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