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幼童4樓摔下無大礙 物理老師分析"幸運"原因 謝景豹 制圖
昨日下午3時許,鄭州市嵩山路與建設路附近一家屬院內,一名獨自在家的3歲男孩陽陽(化名)爬上窗臺,不慎從4樓墜地。“孩子當時跪倒在地上,還會哭喊著叫媽媽,希望孩子福大命大!”幾位居民說。
事發
獨自在家的3歲孩子從窗臺處墜樓
下午4時許,大河報記者趕到位于嵩山路與建設路東400米路北的家屬院,事發地位于27號樓南側。
一位在27號樓東側納涼的馬女士將記者帶到陽陽墜地處,記者發現此處鋪設有堅硬的地磚,但并未在地上尋到一絲血跡。
馬女士指著4樓一扇已關閉的窗戶說:“小陽陽就是從那個窗戶上掉下來的,當時他家里沒大人,陽陽媽就在院里不遠處上班。估計陽陽一個人在家待煩了,想找媽媽,誤打誤撞爬上了窗臺。”馬女士說當時她看陽陽摔得不輕,腿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都腫起來了。
另有兩名在樓下遛彎的居民告訴記者,陽陽還沒到上幼兒園的年齡,他們對陽陽的家庭情況了解不多。陽陽當時摔下落地時雙腳分開,一膝跪地,一膝微曲,腦門頂著地面。陽陽母親郭女士就在距27號樓“100米外的樓上”上班。郭女士聞訊趕到后,哭得淚流滿面,并用手不住摸兒子的身體,問長問短。“陽陽媽一直在哭著埋怨自己,說沒把孩子看顧好,當時陽陽還能哭喊著叫媽媽。希望孩子福大命大,能平安!”隨后,陽陽被趕到的急救車送往附近醫院接受治療。
萬幸
影像診斷未見異常,目前生命體征平穩
家有幼女的郭先生稱,家中的飄窗和陽臺是容易被忽略的高危地帶。“有幼兒的家庭應在飄窗和陽臺等地方加裝防護欄或隱形安全網。日常生活中也應教育孩子不要靠近飄窗、陽臺。”
隨后,記者來到陽陽所就醫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大夫稱孩子尚在搶救室接受治療。
下午6時,記者從院方獲悉,陽陽已在兒童外科住院治療。
據主管醫生劉大夫介紹,陽陽來院后做了頭部、胸部等重要部位的CT,從影像診斷未見異常,目前生命體征平穩。“待今晚觀察后,明天會具體查看骨骼受傷情況”。
解疑
從四樓摔下,陽陽為何能幸免于難?
據鄭州一中物理老師寇英武分析,這與陽陽的落地姿勢和體重有關。“陽陽在與地面接觸的過程中彎腿,等于延長了與地面作用的時間,腿腳充當了海綿的作用,從而減小了地面對人體的沖擊力。落地時人體最脆弱的頭部和胸部,未直接著地受力。另外,3歲的孩子體重小,落地時所受上身力和沖擊力的合力相對成人也小很多,但并非每個人都能這么幸運。”
新聞延展
醫生這樣說
不管神志是否清楚及時就醫
有醫生分析此類事件時認為,除了在掉落過程中有其他物體起緩沖作用外,也因孩子的身體較輕,柔韌性較成年人更好。而且小孩骨頭并未完全發育好,比較嫩,更富有彈性,因而遇到外力時,相對不易骨折,造成的傷害也小。
但醫生提醒家長,不慎從高樓墜落后,有的孩子會哭鬧不停,有的孩子則昏迷不醒。但不管孩子的神志是否清楚,都應及時送醫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因看不到的內傷,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家長一定看
三四歲的孩子最要盯牢
每一起兒童意外傷害事件的背后,總有監護盲區的存在。高樓的陽臺、飄窗、樓道玻璃窗等處均存在意外傷害的隱患,應做好防護措施。
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每個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層次。意外墜樓的孩子,年齡大多集中在3歲~4歲。
據了解,孩子在3周歲時就有了很強的活動能力,千萬不能低估。但他們對危險有判斷和認知起碼要到10周歲左右。在這之前,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細心照料,家里的防護措施尤其要做好。
孩子墜樓有幾個原因
總結幼兒墜樓事件,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1.孩子在看電視或睡覺,大人因為臨時有事下樓一會兒,結果就在這個空隙里,孩子出事了;
2.父母在家,但是離開了孩子的視線,剩下孩子一個人的時候容易出事;
3.很多住戶尤其是高層,沒有安裝防盜網,孩子很容易從窗口爬出,發生墜樓;
4.家里沒大人,孩子獨自一人在家;
5.床和桌子靠窗,孩子會探窗尋找大人。
(記者 張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