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首席記者 李凌)5月19日,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發布2013年《中部藍皮書》(也稱《中國中部地區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稱,城市群帶動能力逐步顯現,其中,中原城市群承載了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的重任,取得的成績很明顯。但是,城市群也存在很多問題,參加《中部藍皮書》發布會的專家建議,要以核心城市為紐帶,將各種通道有機連接,共同打造統一市場、整體形象,促進城市群整體功能升級。
○鄭汴年內實現通話同城
中博會舉行期間,來自開封新區管委會下屬一家園林公司的肖建一直關注一個問題,就是開封和鄭州之間的通話何時才能同城。“雖然開封新區距離鄭東新區才幾十公里,但打電話卻按長途計費,話費有點貴,變成市話就好了。”肖建說。
其實已有好消息傳出。4月26日,工信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對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提交的《鄭州開封本地電話網并網調整實施方案(協調聯動整合方案)》進行專題論證,會議同意并通過了該方案。
5月7日,工信部召開鄭州、開封本地電話網并網調整專家論證會,對《鄭州開封本地電話網并網調整實施方案》進行專題論證,會議同意并通過了該方案。
這預示著,人們盼望已久的鄭汴通話年內將同城,統一使用0371區號。 屆時,兩地市民打固話聊天將可以享受同城市話的待遇。據測算,此舉可以為兩地市民減少1.8億元的通信支出。
○中原城市群成員的競合之道
上海市寶山區一家生物醫藥公司的總經理劉先生近期回到新鄉老家,他是從新鄉走出去的企業家,一直希望回報家鄉,投資建設一家生物醫藥企業,當地政府熱情很高,前期雙方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接觸和洽談,有了初步合作的意向。
但后來劉先生改變了主意,因為他了解到,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十二五”期間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也致力于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并打造全省唯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因此,昨天他與鄭州航空港區內的臺灣科技園簽訂了協議,即將進駐科技園。
據新鄉市的招商人員介紹,雖然對劉先生的企業沒能落戶新鄉而感到遺憾,但根據省政府對中原城市群的分工和定位,對于劉先生的決定,還是能夠理解的,“招商要因地適宜,雖然我們這次失去了這個機會,但肯定會遇到最適合的企業。”
河南省社科院院長喻新安表示,每個城市的產業定位都不一樣,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企業會留意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哪些城市落戶更適合自己,“不能一個地方多種產業并存,要有核心競爭力,在中原城市群里,大家不但是競爭關系,更是競爭合作的關系,這樣才能實現多贏。”
○城市群帶動作用逐步顯現
在落實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時,中部省份紛紛將重點放在打造城市群上,競相把各自的城市群作為實現崛起的“龍頭”,因此,經過幾年的發展,不僅在河南,在中部,城市群的帶動作用同樣在逐步顯現。
“中部6省土地面積103萬平方公里,人口3.5604億,分別占全國的10.7%和26.7%。”藍皮書指出,2011年,中部地區共有地級市80個、縣級市89個、縣城410個、建制鎮5146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人口超過400萬的2個,分別是武漢和鄭州。
“中部地區有6個新興城市群,城市群帶動能力逐步顯現。”據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介紹,中原城市群占河南省35.2%的土地,集聚全省44.4%的人口和58.4%的經濟總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占江西省30.5%的土地,集聚全省近50%的人口和58.7%的經濟總量;皖江城市帶占安徽省54.5%的土地,集聚全省45%的人口和67.6%的經濟總量;武漢城市圈占湖北省31.2%的土地,集聚全省53%的人口和60.4%的經濟總量;長株潭城市群占湖南省13.3%的土地,集聚全省20.8%的人口和42.3%的經濟總量;太原城市圈占山西省5.3%的土地,集聚了全省11.8%的人口和22.6%的經濟總量。
“要加快中部崛起,形成新的增長極,必須消除隔閡。優化城市群空間形態,整合城市群,提升整體功能。”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云建議,要調節城鎮體系內的城鎮規模和結構,大力發展小城鎮,引導區域內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共同發展格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