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力量之手力促教育公平 給農村孩子更多上名校的機會 插圖 楊陽
閱讀提示 | 近年來,“寒門學子上學難”一直是教育公平的熱點話題。國務院提高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的比例,被視為行政力量力促教育公平的再次發力。昨日,記者了解到,不少高校招生新政正逐步向寒門學子傾斜,今年,我省還將有4.74萬學子受益“協作計劃”。
[A]
“寒門難出貴子”讓社會受傷
近些年來,重點高校農村學生比例過少一直是社會聚焦的一個熱門話題,“寒門難出貴子”的尷尬現實,很讓社會受傷。
楊東平是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他曾主持過“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結論是:近年來,農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總體在上升,2005年已達到53%,但在重點大學,農村學生的比例在明顯下降。
2010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而當年高考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也在過去20年間從三成降至一成。
而麥可思公司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農民與農民工、產業與服務業員工家庭者就讀“211”院校的比例分別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
而實踐證明,農村學校的教育條件雖差,但是農村學生的素質并不差,他們同樣能夠成才。
今年,鄲城一高在201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普通自主招生筆試中再次取得突破,共有14名考生獲得復試資格或加分,占全省73人的近1/5,位居全省第一。
[B]
實施定向生計劃增招農村生
“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正在被加劇和固化。在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向城市、向富裕家庭集中時,底層的孩子出路在哪里?
昨日,記者從教育部門獲悉,今年我國要擴大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將去年面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1萬名重點高校招生計劃增至3萬名,招生區域包括所有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招生高校覆蓋所有“211”院校和中央部屬高校特別是知名高校。
去年全國定向招生計劃為1萬名左右,我省占了1000多個名額。最終,我省26個縣的1038名考生被錄取為本科生。
[C]
高校招生新政擴大傾斜
今年,從一些已公布計劃的高校來看,招生也逐漸向農村地區傾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今年面向貧困地區招收定向生專項計劃30人,其中投在河南的專項計劃占了7個。
清華大學2013年自主招生也在向農村考生傾斜,繼續開展“自強計劃”,為長期生活在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且自強不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勤奮上進的高中畢業生提供更多享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今年,我省有6名學生入選面向寒門學子的“自強計劃”,他們可享受30分至60分加分投檔的優惠政策。
北京大學2013年自主招生將繼續擴大對農村考生的傾斜,要求候選人中農村戶籍考生比例不得低于20%,對國家明確的重點農村扶貧開發地區可給予重點扶持。
昨日,鄭州大學也第一時間在官方微博上告訴學生們好消息:“來自農村同學的機會更多了!今年我校已安排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100人,面向縣鄉免費醫學定向50人,增加了廣西、云南、貴州、陜西、青海、寧夏和新疆等省份的招生計劃。待上級有關部門政策明確后,我校有可能再增加面向農村貧困地區招生計劃?!?/p>
河南大學招生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年,該校在我省投放的專項計劃為50人。
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陳大琪也表示,我省將于近期出臺具體政策,考生到時可關注。
[D]
“協作計劃”
河南人數第一
除此之外,我國還將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在全國高校招生計劃中專門安排18.5萬個名額,由東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2008年,教育部決定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以下簡稱“協作計劃”),每年從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中專門拿出一部分,安排給高等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由其所屬公辦高校承擔,專門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
2008年教育部安排“協作計劃”3.5萬個,分配給河南6900人;2009年6萬個“協作計劃”,安排給河南1.27萬人;2010年投放到我省的計劃是本科1.86萬人,專科1.34萬人;2011年投放到我省的總量為3.8萬人。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國家“協作計劃”將增至18.5萬,這其中,給河南4.74萬人(其中本科2.91萬人),居全國第一。這些高校相當多具備很高的知名度,這給想出省讀名校的河南學子增加了更多選擇的機會。(記者 王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