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幫朋友審車,跑了4次檢測站,卻次次都不能通過,每次都有不同理由。“如果不合格需要維修,能不能一次說清楚?”市民李先生很郁悶。
他撥打了檢測站監督投訴電話,又跑了一趟,經過民警協商,才于昨日順利通過。
市民審車
連續4次通不過,理由各不相同
李先生家住鄭州經開區,上周朋友請他幫忙代審一下自己的小貨車,并把車輛的相關證件都給了他。原以為審車很簡單,李先生便爽快地答應了,沒想到卻給自己招來了煩惱。
5月6日
李先生的妻子到鄭州東區機動車綜合檢測站排隊。檢測人員看了車子幾眼后對她說,無側防護(車兩側沒有防護杠)、同軸輪胎花紋不一致。
5月11日
修好后,李先生再次來到檢測站。“但他們這次又說,車輪胎磨損、側后防護不標準。”
5月13日
給車輛做了維修的李先生再次來到該檢測站。“一個工作人員看了下我們的車,說太臟了,回去洗洗。”
昨日上午
李先生再次來到檢測站,可這次仍沒有通過。原因是牌照扣不合格、沒有擋泥瓦(皮)。
記者體驗
經過民警協商,審車最終通過
李先生的妻子稱,近日的氣溫很高,審車的人又多,他們開的小貨車沒有空調,皮膚被曬傷了好幾次。
昨日上午,李先生撥打了檢測站監督投訴電話,檢測站工作人員通知李先生再去一次。商報記者陪同前往。14時許,在檢測站一名民警的協商下,李先生的車輛又被重新檢測了一次。17時,第五次審車終于成功,李先生長舒了一口氣。“如果我沒有撥打監督投訴電話,會不會出現第六次審車?”李先生不禁疑問。
在檢測站,聽聞李先生的事情后,市民段先生說:“這樣審車,是遛車還是遛人?”
據一名從警多年的交警介紹,審車應是本著服務司機的目的,盡快把問題解決掉。“初次檢測,發現了哪些問題,應該給司機說清楚,讓人家這樣來回跑確實不合適。”
(記者 孫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