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歌廳毒打老婆 被“見義勇為”保安砸成重傷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曾出現過3次離婚高潮,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的離婚率一直處于攀升的勢頭。目前全國約有上千萬的單親孩子,并且每年以50萬到60萬的數量遞增,單親孩子多表現出孤僻、敏感、自卑、暴戾等性格傾向。資料顯示,個別城市單親孩子違法犯罪率高達40%,成為城市青少年犯罪第一誘因。如何幫助單親孩子走出違法犯罪的沼澤,成為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今年22歲的丁松在省周口監獄掙了一個毀譽參半的外號:小寧偉。這個外號來源于服刑人員都喜歡看的一部電視劇《血色浪漫》,里面有一個打架下手特狠、又不缺乏正義感的特警——寧偉。劇中,這個見血就興奮的特警對一個欺侮老婆的男人下了狠手,被部隊開除。隨后的人生道路中,由于容易輕信、沖動,這個原本正直的小伙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最終走投無路,命喪江湖。
事實上,丁松也是“見義勇為”毆打一名陌生的男人致其重傷而被判刑6年。3年前,19歲的丁松在許昌一家歌廳做保安。那年5月份的一個深夜,一位中年婦女氣沖沖闖到歌廳拉她酒醉的丈夫回家,反遭丈夫的無情毒打,婦女的披頭散發放聲哀號和男人的暴戾一下子勾起了丁松心中的痛,他突然操起一把椅子將那男人砸成重傷,撲上前去狠下死手,要不是其他保安拼命拉扯,他必定會把那個男人打死。
丁松承認,他恨中年男人,特別是酗酒后愛打老婆的那種中年男人,因為他爸爸就是那種男人。從丁松記事起,母親就經常挨父親的毒打。丁松隱隱聽到鄰居們議論,說母親其實看不上父親,在外找了相好,而無能的父親一聽到這些傳言,就要買瓶劣質白酒把自己灌醉,借著酒勁,大發淫威,全然不顧小丁松的恐懼和哀嚎。
10歲那年,丁松的父母離婚了。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被法院判給了父親。爺爺、奶奶、姑姑對丁松母親深惡痛絕,一談到她時,總是稱她為“那個婊子”,全然不對小丁松避諱。丁松只能偷偷想念母親,他知道,就算母親再不好,也是她的親娘,但他從不敢對父親說,因為一提到母親,父親要么給他一記耳光,要么惡狠狠詛咒:你媽已經死了。
12歲那年的生日,母親突然出現,給丁松帶來了美味的生日蛋糕和很多好看的生日禮物。丁松多么渴望父親母親能友好相處,給自己過一個快樂的生日。可是父親一看到母親就要讓她滾,將她帶來的生日蛋糕用腳踩了個稀巴爛。被激怒的母親剛還了一句嘴,就被父親揪住頭發,將腦袋往墻上撞。奶奶和姑姑也沖出家門,合力毆打母親。小丁松哭著喊著讓大人們別打母親,可憤怒的大人們像嗜血的瘋子,恨不得把母親撕碎。
從此后,丁松再也沒有見到母親。他心中對父親、奶奶、姑姑充滿了仇恨。整天忙于酗酒賭博的父親根本沒有功夫教育他,他漸漸就和玩伴留戀于網吧、歌廳,晝伏夜出,后來索性輟學回家。
16歲后,丁松偷了爺爺的兩萬元錢,離開了家鄉平頂山,和其他無所事事的青少年一樣,一邊游蕩,一邊找工作,由于初中都沒畢業,又怕吃苦,他只能在賓館、酒店、夜總會這類的娛樂場所找份薪酬很低的工作。他經常控制不住脾氣,火一上來,出手就打,拔刀就捅,沒有一份工作能干長久。
服刑期間丁松的表現時好時壞,可以因為管教民警一句體貼暖心的話大干幾天,在勞動生產中創出別人難以媲美的成績,也可以因為一言不合,打架斗毆,或者因管教民警的一句批評,情緒沮喪,一連幾天不愿出工,違規違紀的頻率和勞動效率一樣引人注目。
王楠和丁松的成長經歷并非個案。省周口監獄對2008年以來,在該獄關押的25歲以下青年罪犯進行了一份調查,犯罪時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多達72人,呈低齡化犯罪趨勢。調查發現,“留守兒童”是誘發農村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第一大因素,而誘發城市青少年走向犯罪的第一因素是父母離異。
城市青少年犯罪以傷害、侵財案件為主,近20%的犯罪屬于激情犯罪,而犯罪主體不同程度的存在偏激、扭曲心理或心靈創傷。
美國著名犯罪社會學家特拉維斯·赫西認為,觸發青少年犯罪的誘因并不是像我們一般理解的那樣是極端、反常的行為,事實上,大多數誘因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很好地防止青少年的行為偏離正常軌道。自我控制能力是在青少年成長走向社會進行社會化過程中培養出來的,而家庭的養育與學校的教育,是青少年社會化的最主要方式。良好的家庭教育具備兩個條件,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依戀以及父母對孩子行為的監督。如果父母對子女缺乏關心,則子女就難以受到完整的社會化熏陶。負責的父母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監督孩子的行為,比如讓少年兒童每天堅持做完功課、喜歡學校、在學校有優良的表現,這些都是提升自我控制力最佳途徑。
省周口監獄教育科科長寇新功告訴本報記者,“父母離婚導致子女犯罪”其實是個偽命題,二者其實沒有什么必然關系。可是在中國,離異家庭子女高犯罪率現象確實存在。原因有四:一是父母離異后,沒能為子女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導致子女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沾染社會不良風氣。二是部分離異父母對子女缺乏監管,放任自流。孩子是非辨別能力差,缺乏基本人情世故和法律常識。三是部分離異父母自身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嚴重不足,缺乏寬容和奉獻精神,為一己之私相互指責傷害,使子女嚴重心理創傷,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四是傳統文化婚姻破裂現象不夠寬容,離異家庭子女自卑心理嚴重、敏感內向。寇新功認為,青少年成長的過程就像一臺精彩的晚會,沒有精心呵護、教育,只是放任自流,怎會開出絢爛的青春花朵?
據記者了解,在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離婚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有關機構一般先讓夫妻分開一段,讓雙方冷靜思考,有了孩子的夫妻離婚,決不能走兩人協議程序,首先得把孩子問題解決好了。這些國家的婚姻家庭法或兒童福利法,都有著明確規定,凡夫妻雙方決定離異的,在法院作出離婚判決之前,必須先接受一定時間的心理輔導,直到雙方就包括子女撫養、教育、探視等一系列問題拿出一套理智可行的方案,法院才會作出準許離婚的判決,很少出現夫妻相互仇恨而給子女造成負面影響的現象。(首席記者趙蕾通訊員鄒志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