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內的瓶裝飲用水
核心提示
由“水質門”引發的瓶裝水行業風波仍在發酵。昨日下午,中國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官方表態,將緊急清理《瓶(桶)裝飲用純凈水衛生標準》等標準,全面重整包裝飲用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河南瓶裝水行業、消費市場受此影響究竟有多深?究竟中國的飲用水標準化、安全環境處于何種狀態?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水質門”主角未遇“冷”
農夫山泉“水質門”事件已經三周了,但在河南消費市場并未引起較大波動。
記者昨日在鄭州多家超市走訪發現,農夫山泉瓶裝水標志性的“紅白”瓶依然穩扎貨架。盡管沒有透露具體數據,沃爾瑪金水路未來路店、華潤萬家經三路店、卜蜂蓮花農業路店、大商新瑪特嵩山路店等商家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該品牌一直是飲用水中的銷量主力之一,目前暫未受到影響。不過記者也發現,該品牌正在多家店鋪進行小幅降價的促銷活動,卜蜂蓮花農業路店的貨架上,每瓶水還附送一份pH試紙,并稱“pH值是監測水質好壞的重要指標”。
沃爾瑪金水路未來路店職員柳燕表示:“因為銷售旺季到來,每年這個時候各飲用水品牌都會進行促銷活動爭市場,銷量也是常規增長,與往年相比沒有下滑。”
瓶裝水國標有空白
此次事件的焦點,其實是暴露了國家職能部門對飲用水產品某一小領域的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存在的疏漏。
昨日下午,受訪的省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稱,我省的自來水、瓶裝水、純凈水及礦泉水均參照國家標準,但在瓶裝水“其他類”暫無地方性標準出臺。
依據國家標準委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瓶裝飲用水分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其他(或稱飲用水)三類。農夫山泉的天然水,即是“其他類”。
也就是說,僅有前兩類產品有明確國標,而“其他類”飲用水并無詳實的微量元素含量標準明細。因此,雖有個別省份質檢部門為個別品類產品出臺了“地標”,但仍有眾多產品處于企業自擬“標準”的狀態。而一些企業很容易找到可鉆的空當,在食品安全控制上避高就低。
“糊涂賬”激生各種“水”
“瓶裝水行業標準,看似是清晰的,其實是本‘糊涂賬’。”至清水業高級工程師李盛季對記者說,正因“其他類”產品標準界限模糊,市場上各色概念化產品層出不窮,讓業內人也看得眼花繚亂。維他水、竹葉水、礦化水、巖層水、冷泉水……“只有消費者想不到的,沒有企業造不出來的。這是國標支持范圍所限,更是行業超強度競爭所激發的畸形狀態。”
另據記者了解,經歷2007年市場大洗牌后,河南的自主品牌水企幾乎被絞殺殆盡,省內最大的本土品牌九頭崖也不能在全省所有城市市場完成鋪貨。
“價格競爭是高壓線,導致水企始終站在盈虧平衡的邊緣。”九頭崖水業一名高管稱,省內尚存活的中小水企,或萎縮在所在城市市場局部,或淪為國內名牌的“加工廠”。(記者 魏浩 劉方 楊霄 朱琨 實習生 郭玉 文 首席記者 陳曉東 攝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