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0多棵白蠟樹,在被砍去枝葉之后,移植到了苗圃里
4月9日,河南商報刊發“182棵白蠟為啥被集體放倒”一文,引起市民熱切關注。
種了數年的白蠟樹為什么說移走就移走?銀杏樹誰花錢種的?被移走的白蠟樹命運如何……昨日,針對讀者和網友的疑問,鄭州市金水區城市管理局做出回應。
現狀
農科路上的銀杏
已經栽種了近2/3
昨日上午9點多,河南商報記者再次來到鄭州市農科路(花園路-經三路段)。
這里,已沒有了往日郁郁蔥蔥的景象。近1公里長的路段,近2/3的行道上已經被栽種上了銀杏樹。
農科路與經三路交叉口附近,幾十個樹坑尚未種上樹木。起風時,揚起漫天灰塵。
鄭州市民彭女士嘆了口氣:“今年的農科路注定要烈日炎炎啦。”
對話
昨日上午10點左右,金水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王頊針對商報讀者和網友的疑問進行了解答。
記者:為什么要移植這些白蠟樹?
王頊:農科路上的白蠟樹得了介殼蟲病,我們曾經進行過治療,但效果不明顯。白蠟樹樹冠太大,容易下垂,農科路本來就不寬,影響交通。我們準備把農科路打造成為精品一條街,要對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剛好又有企業進行贊助。考慮到這些綜合因素,就進行了更換。
記者:當初栽種白蠟樹的花費如何?這些銀杏樹花了多少錢?
王頊:這182棵白蠟樹是2006年栽種的,每株90元,人工成本是每株15~20元。銀杏樹由一家地產商贊助,花費70余萬元。一年后交由我們管理,產權歸鄭州市。
求證
白蠟諧音“白了”,老板圖吉利出資換樹?
昨日上午,鄭州一地產公司運營總監高先生,向記者證實了贊助銀杏樹一事。
高先生說,他們公司就在農科路上,白蠟樹生蟲病了,往下滴黑色的液體,影響街道形象。獲悉該街道準備打造成為精品一條街,他們主動聯系了城市管理局,要求自費更換樹木。“我們將對銀杏樹維護一年,保證樹木100%成活,然后交由城市管理局維護。”
在此種樹的一名工人說,這個公司的老板比較迷信,認為白蠟、白蠟就是“白了、白了”,生意白做了等,所以給道路兩側換成了銀杏樹。
此說法遭到了高先生的否認,“這種說法不準確,我們沒有聽說過此事。”
探訪
100多棵白蠟樹去了苗圃
在鄭州北環路與索凌路附近路南的一個苗圃里,記者看到了這些白蠟樹——樹頭已被截斷,只留下一截光禿禿的枝干。
一名工作人員解釋稱,把枝葉去掉是為了減少樹木水分的蒸發,樹木移植到這里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維護,病蟲害也會少很多,成活率能達到90%以上。
記者數了數,共有140多棵白蠟樹被移植到此處。工作人員稱,另外30多棵長勢較好的白蠟樹,分別補栽到了別處。
呼吁
栽種樹木,請做好長遠考慮
河南省林業研究所的研究員董老師介紹,白蠟好生長,易存活,確實也存在病蟲害問題。銀杏樹外形美觀,壽命長,病蟲害少,但缺點是開枝散葉不太容易。“兩種樹木沒有什么可比性,但對于城市長期的發展來看,銀杏會更適合點。”
他建議,城市在栽種樹木的時候,需要做好長遠考慮。“移植必定會對樹木造成傷害,在城市里能長大的樹木都不易,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避免頻繁移植。”
(河南商報記者 孫科河南商報記者 邱曉峰/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