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關閉公園開放式鴿場 抓捕廣場鴿入籠
截至7日晚,驟然來襲的H7N9禽流感已導致21人感染、6人死亡。禽流感來了,公眾應當如何正確看待認識并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記者就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H7N9會不會重演“非典”疫情?
“非典”流行10年后的春天,H7N9型禽流感來了。
H7N9會不會如同當年的“非典”疫情一樣急速蔓延?
對此,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告訴媒體記者,SARS具有傳染性,會聚集性發作;而H7N9尚無證據表明其傳染,且呈散發狀態,沒有很快就會大流行的趨勢。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馮子健也認為,H7N9與SARS是完全不同的病毒,像“非典”一樣傳播的可能性極小。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信息稱,H7N9病毒是否會造成大流行還是個未知數。其他源自動物的流感病毒偶爾曾感染過人類,但未造成大流行。
記者從國家衛生計生委了解到,目前,H7N9疫情尚未發現人傳人。確診病例間未發現流行病學聯系,所有病例密切接觸者均已采取醫學觀察措施,未發現異常情況。
禽、肉、蛋怎么吃才安全?
禽流感讓家禽生意冷清起來,肉、蛋等食品也受到波及。禽、肉、蛋怎么吃才能保證飲食安全?
“保證飲食安全,應不食用感染病毒的動物,不食用生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烹飪食物時做到生熟分離,確保入口的肉、蛋類得到充分加熱。接觸生肉后需仔細洗手,并對接觸過生肉的器皿進行清洗消毒。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提示,禽流感病毒普遍對熱敏感,對低溫抵抗力較強,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可滅活。病毒在較低溫度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個月。
為預防起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建議,盡管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來源及傳播模式尚不能確定,但應做到不接觸、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購買無檢疫證明的鮮、活、凍禽畜及其產品;生禽、畜肉和雞蛋等一定要燒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處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喝生水;保持手部衛生,常洗手。在做食品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作之后,餐前便后,處理生禽畜肉和生雞蛋后均要洗手。
有感冒癥狀怎么辦?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患者一般表現為流感樣癥狀,如發熱,咳嗽,少痰,可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適。”衛生計生委日前印發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2013年第1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表現為重癥肺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以上,出現呼吸困難,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進展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縱膈氣腫、膿毒癥、休克、意識障礙及急性腎損傷等。
“如果出現感冒類癥狀,尤其是接觸過禽鳥類的病人,要及時就醫,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高占成同時提醒,醫院院內交叉感染防控非常重要。小病應盡量去當地醫療機構就診,不要集中到大醫院;醫療機構要做到病人分流,發熱門診收治病人后要及時排查;醫生要加強自身防護,尤其呼吸科、傳染科和其他接觸發熱病人的醫生要佩戴口罩,做好防護。
新華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