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濱河新城(資料圖)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里/攝
在國際化企業里打拼,在高檔商業圈里徜徉;可以坐輕軌,也可以開“經開區造”汽車。
這是鄭州經開區的未來。
這里正加快建設商業文化宜居區和濱水新區,打造鄭州汽車城高端制造及產業服務核心區。
一幅美麗畫卷
宜居宜游,這兒將有座濱河新城
去年,鄭州經開區正式啟動濱河國際新城建設。
濱河國際新城東起四港聯動大道,西至機場高速,北起經南八北一路、潮河環路,南至經南十四路、十五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0.47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16.5萬??傮w定位為“創新創業、總部商務、生態宜居”的國際化新城。
根據鄭州都市區發展規劃綱要,濱河國際新城位于鄭州中心城區東南部未來發展的環城重點發展帶上。
論交通:濱河國際新城南側的繞城高速是鄭州中心城區外圍重要的交通干道;區內有多條城區快速路經過,可以便捷地與中心城區進行溝通;同時,東側的四港聯動大道成為南北方向聯系鄭東新區、經開區直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快速干道。
這里還有兩條地鐵線路穿越,沿第十七大街的地鐵3號線,起于鄭州大學新校區,并與1號線相連;沿經南八路的11號線東西連通鄭州南部城區。同時,濱河國際新城至鄭州高鐵客運站僅7公里,至鄭州火車站10公里,至新鄭國際機場16公里,鄭州高鐵客運站到航空港的輕軌在區域內設有站點,并在高鐵客運站內與地鐵1號線相連,國際國內高端商務人士來經開區將非常便捷。
論環境:高標準多樣化的配套設施及環境,將更加吸引國際人士及高收入人群:未來的濱河國際新城中將建設以創業服務中心為主的高檔商業商務設施;以鄭州一中、國際學校等為主的教育設施;以規劃展示館、體育公園等為主的文化體育設施;以國際醫院為主導的醫療設施……
新城內現有潮河、曹古寺水庫等水資源,周邊還有十七里河、金沙湖等水資源,加上鴕鳥園生態公園,以及大量的生態農林綠地,共同形成了藍綠交融的生態資源構架。
目標:按照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的預期目標,經開區計劃2015年完成濱河國際新城全部基礎設施建設和8平方公里開發建設,文化教育設施、高端商業服務設施、醫療衛生健康設施等配套到位。今年將全面拉開基礎設施和水系景觀建設,打造“一環二縱四橫”的路網體系,完成年度投資25億元。
一個重要機遇
優勢突出,承接產業轉移
打造一個高端商務中心區,離不開產業的支撐。
經開區全力打造濱河國際新城的底氣,來自產業集群帶來的旺盛需求。
根據部署,經開區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食品及生物醫藥產業、現代物流產業五大主導產業為主,將重點打造20個百億產業集群,全力推進先進制造業新城建設,未來的百億產業集群及出口加工區的外貿效應,將吸引大量高科技高收入人才。
同時,經開區還計劃通過3到5年的努力,打造鄭州汽車城高端制造及產業服務核心區和中西部地區汽車及裝備制造重要生產基地。期望到2016年能實現銷售收入千億元,整車產量百萬輛。
但是去年,受大環境影響,經開區一些企業出現訂單大幅下滑的現象。
為應對這些問題,目前,經開區正在逐步調整產業結構,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固定資產投資上狠下工夫,去年前10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億元,增長28.5%,在鄭州全市排名第二位,為今后經濟快速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同時,經開區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后金融危機時代開啟了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帶來了世界范圍內的產業轉移;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用電、用工、用地荒促使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資本和產業內陸化步伐加快。
特別是《中原經濟區規劃》獲批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全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項目正式獲批啟動,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政策力度越來越大,把中部地區推向開放招商、承接產業轉移的“黃金期”,而經開區的交通、人力資源、市場、基礎支撐條件等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比較突出。
目標:今年,經開區將力爭汽車精密刀具、丹尼斯商業綜合體、宇通校車等40個新建項目如期開工,加快推進海爾、龍工、東風日產發動機、東風日產鄭州20萬臺套汽車零部件等60個在建項目,確保年內建成投產項目不少于20個。
經開區給自己定下的2013年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0%。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