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青青美廬小區被“綠色”環繞 鄧萬里/攝
祖祖輩輩居住在鄭州東南角的人們沒想到,當年的泥濘路、青瓦房變成了四通八達的主干道、精致華麗的多層小樓……9年前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的房子,如今受環境、交通、配套影響,房價已是原來的4倍多。在鄭州經開區居住的居民,正享受著這個先進制造業新城的“另一面”——幸福、宜居。
嬗變
曾經的鹽堿地,如今的新社區
如今位于經南八路的東風日產鄭州工廠,曾經是梁湖村的所在地,郭增軍曾是那里的村干部。
他記得很清楚,20年前,因為村里都是鹽堿地,地勢高低不平,不僅莊稼收成不好,還落了個“七里地,八道缸”的說法,一下雨,村里到處都是積水。
當時最擔心的就是出行。因為村里通往外界的只有兩三條村道,隴海鐵路兩側1米多寬的窄路成了不少人的必經之路,騎自行車路過,一不小心,兩旁的鐵絲網就會把手劃破。
“要錢沒錢,要地沒地,連說媒的人都找不到。”郭增軍說。
2006年,梁湖村拆遷,成為這里人們生活嬗變的轉折點。作為經開區主干道的第三大街、第八大街從新社區穿過,拆遷安置后,村民們開始享受城里人的保障,50歲以上居民每月享受400元的社保,城市醫保全覆蓋,老有所養讓年輕人打工沒有后顧之憂。
村里人變城里人
到外地落戶的人想回來
城鎮化建設讓村民付出失地的代價,如何應對?拆房收地后怎么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是建設者面臨的首要問題。
因為祖祖輩輩居住于此,房子相當于村民一輩子的心血,要拆房?不行。更何況這是梁湖村歷史上第一次拆遷,拆了之后住哪兒?大家心里沒底兒。
黨員、干部要起帶頭作用,當時是村干部的李建軍作表率,成為村里第一個拆遷戶,同時向村民介紹城鎮化建設的含義。
大家漸漸理解,也看到了針對失地農民的政策。對于拆遷補償,除了安置土地,每個村民可獲得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梁湖村變為梁湖社區,村里人變為城里人。如今,幾乎每家都有三四套房,房租成為村里人的主要收益。6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房租1000元,對于不少家庭來說,每年至少能收2萬元的租金。
如果想學一技之長,到社區附近的駕校學駕駛,社區每人補助500元,不少人通過開機械車、工具車發家致富。
而當時嫌村里窮,到外地打工落戶的人,現在爭著想回來。但他們發現,現在把戶口遷回來,難上加難。
宜居
當年“押寶”搬來,現在房價漲了
搬到位于經南三路的青青美廬小區之前,牛紅瑞在東風路信息學院路附近的一個小區住,老房子周圍的交通、環境讓她下定決心搬家。
2004年,她在經開區買了新房,每平方米1700多元,這個選擇讓家人不能理解。“離市區那么遠,不知道開發情況啥樣,孩子上學方便嗎?”牛紅瑞說,她當時也在猶豫買房后住還是不住。但入住后,她發現當年的“押寶”押對了。
當初最擔心的學校問題,現在成了牛紅瑞引以為豪的資本。她的孩子在朝鳳路小學上學,每個班不到50個學生,這和市區動輒七八十個孩子擠在一個教室里的情況大相徑庭。班額小了,老師能有更多的精力照顧學生。
如今,教育資源不斷向經開區聚集,鄭州11中、鄭州85中、經開區實驗小學、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已建成招生。
家門口大大小小的便利店自不待言,航海路上的丹尼斯超市讓經開區居民的購物有了更多選擇。據了解,今年,經北二路有望建設丹尼斯商業綜合體。
完善的配套設施讓經開區的房價水漲船高,不少人正在享受當初落戶經開區帶來的可觀的增值:如今,牛紅瑞所在小區附近的二手房都賣到了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房價是當初的4倍多。
暢通
車少路寬不擁堵,去機場高鐵站很方便
曾經的沙荒地,伴隨著航海路的東擴,人氣逐漸興旺。而1999年開通的35路公交車,結束了經開區不通公交車的歷史。從此,這里居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
牛紅瑞說,經開區車少路寬,不會出現堵車現象,而且家門口就有152路公交車,直達二七廣場附近。
航海路上有BRT,和鄭州市區無縫對接。更重要的是,通往新鄭機場的高速入口就在經開區,出門10分鐘就能上高速,坐飛機也不用提前幾個小時去機場了。
而且,去年,經開區完成了107國道東輔道、第十八大街、第十九大街等23條道路部分路段建設,總通車里程達16.6公里。“以前斷頭路太多,就像一個瓶子,從哪里進就得從哪里出。現在主干道一個個打通了,從北邊可以直接上南三環,進入鄭州外圍環線。”
牛紅瑞說,去年,鄭州東站投入使用,生活更方便了,坐高鐵可以通過公交或以后的地鐵實現零換乘。
生態
出門就是后花園,空氣還是“小清新”
“現在家里親戚都說‘周末去你家玩兒吧’,連我小侄女都經常說‘我要去大姨家的后花園’。”牛紅瑞說,所謂的“后花園”就是經南三路附近的公園,周末出門就能放風箏,周圍的環境絲毫不遜于紫荊山公園。
而緊鄰機場高速的航海體育場,不僅是球迷們的狂歡中心,附近的花園還成為經開區居民的休閑樂園。
“如果你在這兒住幾年,就會發現,你越來越不想往市區跑了。”明湖辦事處黨政辦主任鮑偉賓見證了經開區建設的20年,他最大的感受是,每次從市區回來,過了機場高速路口,能明顯感到呼吸更加順暢,經開區也更濕潤、涼爽。
截至目前,經開區完成造林面積近5000畝,全區綠地覆蓋率近50%。
盤點
經開區之第一
第一條公交線路
35路公交車,1999年正式開通
第一家綜合性醫院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10年12月29日整體遷至經南五路
第一所公立學校
鄭州11中,2005年秋,新校區投入使用
第一個村民安置小區
盛和安置小區,2009年3月建成,安置梁湖村民1148人
第一家銀行
鄭州市商業銀行,1999年11月30日進駐
第一個大型超市
丹尼斯航海路店,2007年建成開業
第一座星級酒店
長城大廈酒店,2004年建成投用
第一個商業住宅小區
格林度假山莊,一期2000年建成
第一處文化旅游景點
中原福塔,2009年10月完工
第一個辦事處
明湖辦事處,2004年12月21日成立
(記者 趙強 首席記者 鄭筱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