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蔣宇飛)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隨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正式批復,位于鄭州航空港南側的高端制造業集聚區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物流將成為集聚區內主導的三大現代產業體系。
圍繞富士康的“雁陣效應”
在鄭州航空港區,沿著四港聯動大道往北2公里,富士康新建的100萬平方米廠房已于近日投入使用。據項目施工方透露,今年富士康新增廠房面積將比去年番一翻。
富士康項目入駐產業集聚區后,產生了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和“雁陣效應”:UPS、俄羅斯空橋、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16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紛至沓來。
作為中原經濟區聯通世界的空中廊道,鄭州航空港區將充分發揮富士康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拉長了相關的產業鏈。
截至2012年年底,已有73家富士康配套企業在航空港產業集聚區辦理注冊登記手續,上百家富士康協理廠商落戶周邊地區,并將帶動100多個產業、400多個配套企業陸續落戶河南。
據預測,2013年鄭州航空港產業集聚區內企業僅航空貨運需求就將達到10萬噸,我省將開通更多全貨機航線,進一步拉動航空樞紐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建設,進而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
交通提高差異化承接能力
規劃指出,要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推進大型航空樞紐建設,強化陸空交通銜接,構建設施先進、網絡完善、支撐有力、運行高效的航空貨運集疏系統。
如今,鄭州航空港區早已形成了各種交通網絡有機銜接的立體化交通體系。未來,在鄭州航空港區,將云集航空、城際軌道、高速公路、公交、社會車流等多種交通方式,打造一個綜合交通體系。
“現在北京和上海的房價都好幾萬,僅僅是這一項,對于以研發為主的高技術產業來說成本過高,不得不考慮產業轉移。” 鄭州臺科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志偉表示。
他說,交通改變了經濟的格局,加速了商務活動頻度,降低的企業生產成本。鄭州航空港區現在要抓住的就是國內產業轉移這一機遇,爭取高技術產業的研發團隊的落戶,真正與經濟發達區域形成了產業分工。”
周志偉舉例,對于高技術的生物制藥來說,課題負責人可以在沿海等發達地區,研發團隊則可以到相對成本低的地方去,只要交通方便即可。
“鄭州航空港區固有的交通優勢,現在鄭州與周邊大城市基本上都融入在兩個小時的經濟圈,大大降低了時間成本,為產業轉移創造了條件,增加了差異化承接的能力。” 周志偉表示。
高門檻打造高科技產業園區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的要載體和組成部分,現在園區經濟效應已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
當前,鄭州航空港區力圖打造高時效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產業園區。高標準的規劃也就相應地對入駐的企業提出了一定要求。
以吸引生物醫藥產業為主的臺灣科技園為例,園區服務中心副經理常杰就表示,河南的土地資源本來就有限,在富士康入駐之后,整個鄭州航空港區的土地也變得十分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來說,入駐臺灣科技園存在一定的門檻。
“入駐的企業百平方米的稅收強度至少達到五萬元,必須有高科技有高附加值,同時不能有高污染和噪音。”常杰介紹說。
門檻雖高,但臺灣科技園也會為高技術企業提供臻善的創業環境。
“我們和港區管委會正在打造一站化入駐的‘綠色通道’,對于入駐的企業執照的辦理、落地、優惠政策的享受,我們都可以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服務,目前有30多家企業簽訂了入駐協議。”常杰介紹說。
臺灣科技園區內建有醫療博覽城,所有入駐企業生產的產品都將在醫療博覽城中進行展示及推廣。同時會打造“云計算中心”,高技術企業需要的一些大型服務器運轉,園區會在硬件投入當中提供服務,同時在軟件上例如信息化、互聯網技術、OA辦公自動化系統方面提供平臺,能夠給所有入駐企業一個共享的平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