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佩白花,默哀,敬獻花籃,宣讀祭文……清明節前,周口市經濟開發區福壽園公墓清明節公祭,簡短、莊重、文明。村民李克良在參加公祭后說:“公祭簡單、文明,表達了對先人的紀念。也不擔心到地里添墳燒紙會踩毀莊稼。”
記者看到,去年新建成的福壽園公益性公墓,開辟有樹葬區、花葬區,環境優美,已遷入新舊亡故人員1700多位。去年以來,周口市委、市政府依據《殯葬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推進殯葬改革實施意見》,系統推進殯葬改革,利用荒廢地、閑置地、舊場地,采取市縣財政補、鄉村集體籌、社會名人捐的辦法,多元籌集公墓建設資金,建成類似農村公益性公墓3130座,同時動員群眾平墳200多萬座。
清明節前夕,為鞏固殯葬改革成果,防止祭掃活動破壞耕地、毀壞青苗、林木,周口在全市開展文明祭掃活動。由縣市區、鄉鎮主導,村委會、紅白理事會操辦,在公益性公墓內設立公祭墻、公祭碑,組織開展集體公祭、家庭追思會等活動,以緬懷先烈、禮敬先賢、追思先人。倡導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絡祭奠等祭掃方式,因地制宜開展骨灰樹葬、花葬等生態安葬活動。鼓勵經營性公墓開辟生態公益墓區,提供免費或者低價骨灰安葬服務,引導群眾摒棄硬質墓穴和墓志,勸導群眾摒棄焚燒紙錢、擺放祭品、燃放鞭炮等祭拜習俗。
同時,周口市認真貫徹國務院第628號令修訂的《殯葬管理條例》,禁止在耕地、林地和鐵路、公路主干線兩側等建造新的墳墓。對已平掉又重新攏起的墳頭,做好群眾工作,逐步恢復耕作,制止借用清明節之機重新攏墳等破壞耕地和莊稼的祭掃行為。同時,全面落實殯葬惠民政策,遺體接送、火化等基本費用由政府公共財政負擔,免費為亡故人員提供骨灰盒、墓位和骨灰存放處,免費看護管理。
周口市是河南省政府劃定的亡故人員遺體火化區,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周口境內尚有一兩百萬座墳。今年,周口制訂完善了各項祭掃方案、人員車輛疏導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排查祭掃場所及周邊安全隱患,完善疏散路線和引導標識,確保群眾祭掃活動安全、文明、有序。(記者羅盤、任勝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