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F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再次光臨鄭州,與前幾年相比,愈發顯得低調,在二七廣場、鄭東新區,更多的景觀照明依然亮閃閃。
“地球一小時”今年更低調
昨日周日,在一家早教機構,幾位媽媽在閑聊時發現,大多數人不知道3月23日是“地球一小時”。
往年,在“地球一小時”活動時,鄭州城市照明燈飾管理處都會事先通知媒體,今年卻是個例外。
該管理處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解釋,22日下午他們接到“地球一小時”的通知,按照他們的計劃,在3月23日晚,在他們所管轄的范圍內,所有立交橋等景觀燈飾照明全部關閉,保留所有路燈照明。
熄燈一小時省了多少電
2011年、2012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到底省了多少電?
“從整個用電負荷上看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昨日,鄭州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前日晚上,對整個用電負荷幾乎沒有影響,因為景觀照明在鄭州整個用電負荷中比例是非常小的,目前,鄭州用電負荷為四五百萬千瓦。而兩年對熄燈能省多少電也沒有專門的統計。
在微博上,@劉宇大愚若智網友,發出微博號召“抵制地球一小時”,原因是日光燈開關一次的瞬間電流大于正常開兩個小時,關燈1小時是在“費電”。
鄭州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用電負荷始終都是不斷變化的,即使不是“地球一小時”,整個鄭州市居民家也會開燈關燈,電網自身有抗干擾能力和調節能力。
環保,從身邊的事做起
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一小時”官網微博說:“地球一小時”能減少的電量只是民用電,這部分電量非常有限,只在國民用電總量中占10%。
而且,同時關燈和開燈的時間根本不會很精確,瞬時普遍開關的情況不容易出現,即使出現電力系統也不至于癱瘓。
“關燈”并不是為了節電,活動只是希望通過“關燈”這個動作來提醒更多的人關注環保,“喚起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記者 張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