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的笑容里充滿了自信。
高中畢業時,魏星在村里一個建筑工地當“搬磚工”,一個暑假,磨爛了好幾雙手套。受訪者供圖
高中畢業時,魏星在村里一個建筑工地當“搬磚工”。受訪者供圖
高中畢業那年,他就在村建筑工地搬磚掙錢;大學每年寒暑假,他都遠行外地打零工;課余時間,他摸索著開網店找商機……
他叫魏星,今年22歲,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名大三在校生。今年3月份,這個標準的90后男孩實現了藏在心里3年之久的“大夢想”——用自己的努力,還清父母在老家欠下的2萬元外債。
校園里的“勵志哥”
高高的個頭、瘦瘦的體形、搭配著鼻梁上深色窄框眼鏡,魏星給人的第一眼印象是文質彬彬。
3月20日中午1點,喧鬧的學校食堂漸漸安靜下來。魏星抱著一臺手提電腦,一路小跑進了食堂。點餐、刷卡,很快他便在一張餐桌前坐下,又迅速打開電腦。
“在宿舍下載了一些網店經營資料,趁這會兒等飯時間學習一下。”淡淡一笑后,魏星轉過頭全神貫注地“忙碌”起來。
幾分鐘后,一個與魏星同宿舍的男孩笑著走過來。“哈!‘勵志哥’在這呢,正想找你學習一下網店經營的事兒呢……”
春節開學后,魏星在學校的“人氣”就直線上升。同學間流傳著他做網店掙“大錢”的事兒。
“了不起,自己掙錢幫家里還賬,很多人都佩服他。”同宿舍的男孩一句贊嘆,讓魏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全家人的“管賬婆”
就在前幾天,魏星做了一件讓許多同學都豎起大拇指的事兒。
利用一個月寒假和兩周的課余時間,魏星足足掙了1.5萬元。加上之前給家里匯的5000元,父母在老家欠親戚朋友的2萬元他全掙夠了。
“家在焦作農村,條件差,為了供我讀書,這幾年爸媽沒少到處借錢。”2010年考上大學,這個懂事又細心的男孩便萌生出替父母還賬的想法。每次放假回家他總會悄悄找到母親,打探家里最新的“外債信息”。
起初,母親嘴很嚴,拒絕向兒子透露。但在魏星一次次的甜言蜜語和軟磨硬泡之下,她還是忍不住把家里的實情告訴了兒子。
可讓母親沒想到的是,她說的每句話,都深深地印在了這個“管賬婆”兒子的心里。
工地里的“搬磚工”
其實,這個90后大男孩早就有了替家里分擔重任的想法。2010年夏,剛剛高考完的魏星獨自跑到村里一家建筑工地,“應聘”做了一個搬磚工人。“一天10個小時。光著膀子,磨爛了幾雙手套。”魏星足足干了一個月的力氣活。月底,他掙到了第一筆工資——1500元。
2010年冬,大學的第一個寒假,魏星通過網絡獲得了江蘇昆山一工廠的招聘信息。一放假,他就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那個寒假,魏星掙了2700塊錢,他躺在工廠宿舍興奮得一夜沒合眼。
難以按捺“衣錦還鄉”的沖動,魏星在鄭州轉車回家時提前取了1000元,一進家門就把錢塞到了母親手中。“媽,這1000元是給家里的補貼,我那還有1700元,夠半年生活費了。你們從今往后不要再操心給我掙錢了。”
然而,在2011年暑假和2012年寒假,魏星卻遭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打擊”。“有一次干油漆工掙了800塊錢;另外一次,除了吃喝,分文沒有賺到,工頭至今還沒支付工錢。”又是不眠的一夜,最終,帶著愧疚和不安,魏星給家里打了電話,父親東拼西湊匯來了1800元生活費。
網店的“小老板”
強忍著淚水,往事在魏星的腦海中浮現。他想到了母親在寒冬的凌晨4點,摸黑推自行車外出干活的背影;他想到了為給自己籌集第一年學費,父母遮遮掩掩開口向親戚借錢時的場景;他想到了……
“我不能認輸!”魏星開始重新規劃“創業之路”。
一次偶然機會,魏星從網上找到了一絲“商機”。“既然開網店能掙錢,那我通過網上幫這些淘寶賣家推廣產品,肯定也能獲得豐厚的傭金。”說干就干,魏星開始把所有課余時間騰出來,從網上搜索、下載大量信息,一點點從頭學起。
2012年暑假,魏星懷揣一顆忐忑的心重新出發了。經過學習鉆研,他重新收獲了失敗后的第一桶金。
2012年寒假,魏星緊抓寒假期間淘寶產品熱賣的商機,一個月時間就掙到了8000多元。2013年初,開學后的兩個星期內,他又“乘勝追擊”賺到了7000元錢。
“不少同學說,我已經屬于‘小老板’級別了……”
夢想里的“三部曲”
如今,魏星已經通過匯款,把去年下學期積攢的5000元寄給了父母。“等過幾天再掙些生活費,我就把銀行卡上的1.5萬元寄回去。這樣,父母欠下的2萬元錢就可以全部還清了。”魏星長長地舒了口氣。
前兩天,他給家里打電話,聽說父親想去陜西打工,他就急了,好說歹說1個小時才勸住了父親。
“父母平時不愛說話,但我明白,他們特別心疼我……”魏星掏出手機翻出了父親曾發給他的短信:“一個人在外面,要好好照顧自己。”
魏星為四年大學生活制定了一個“夢想三部曲”:第一,替父母還清2萬元外債;第二,還清曾申請過的1.2萬元助學貸款;第三,掙夠下一年的學費、生活費。“第一個夢想已經實現,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我要為剩下的兩個理想繼續奮斗!” (記者 常亮 實習生 裴培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